沈从文(1902-1988),男,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
1902年沈从文生于于湖南凤凰县,其祖父少年卖马草为生,后因镇压太平军有功,当了贵州提督,因厌倦官场斗争,辞官归隐。其父向往辛亥革命,参与革命军攻打凤凰城之役,后到北京与同党密谋刺杀袁世凯,事败亡命关外。
1915年,沈从文由私塾进了凤凰县立第二初级小学读书,半年后转入文昌阁小学。
父亲因革命理想去了北京,沈母黄氏拉扯三子三女度日艰难,为养家糊口沈母卖掉了最后的田土,在生活无着的情况下,忍痛中断沈从文的学业,将他送到军营中去混口饭吃。
1917年参加湘西靖国联军第二军游击第一支队,驻防辰州(沅陵)。
1918年自家乡小学毕业后,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后正式参军。
1922年,沈从文脱下军装,来到北京,他渴望上大学,可是仅受过小学教育,又没有半点经济来源,就在北京大学旁听。
1923年报考燕京大学国文班,未被录取。
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作品陆续在《晨报》、《语丝》、《晨报副刊》、《现代评论》上发表。
1928年从北京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筹办《红黑》杂志和出版社。
1929年去吴淞中国公学任教,爱上女学生张兆和。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沈从文的情书
1930年后赴国立青岛大学执教,到抗战前,出版了20多个作品集,有《石子船》、《虎雏》、《月下小景》、《八骏图》等。
1930年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情书一封接一封,延绵不绝地表达着心中的倾慕。张拒绝,沈从文向胡适哭诉,适逢张兆和也来找胡适投诉老师。胡适劝道:“他顽固地爱你。”张回答:“我顽固地不爱他。”随后沈从文以自杀相胁,张兆和遂屈服,嫁于沈从文。1933年9月9日在北京中央公园成婚。
新婚不久,因母亲病危,沈从文回故乡凤凰探望。他在船舱里给远在北平的张兆和写信说:“我离开北平时还计划每天用半个日子写信,用半个日子写文章,谁知到了这小船上却只想为你写信,别的事全不能做。”
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
1934年完成的《边城》,是这类“牧歌”式小说的代表,也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
1934年,长子沈龙朱出生
1938年春,到昆明继续与杨振声编选中小学国文教科书,11月,任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
1945年沈从文全家在昆明乡下,老大龙珠11岁,老二虎雏8岁
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
1948年开始受到左翼文化界的猛烈批判。同年,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文物研究。
1949年建国后,沈从文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
1950年因承受不了政治压力而自杀,获救。
“揭发我最多的是范曾,到我家前后不会少十次,有几回还是和他爱人同来的。过去老话说,十大罪状已够致人于死地,范曾一下子竟写出几百条。我只举一个例就够了,即范曾揭发我对群众最有煽动性的一事,说是丁玲、萧干、黄苗子等,是我家中经常座上客,来即奏爵士音乐,俨然是一个小型裴多菲俱乐部。这未免太抬举了我。事实上丁玲已去东北八九年,且从来不到过我家中。客人也十分稀少,除了三两家亲戚,根本就少和人往来。来的次数最多大致便是范曾夫妇,向我借书主要也只有你夫妇。你怎么知道丁玲常来我家中?这究竟是怎幺回事?别的我就不提了。即使如此,我还是对范曾同志十分感谢,因为他教育了我,懂事一点,什幺是‘损人利己’。可说是收获之一”。
1960年发表《龙凤艺术》等文。
1969年去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劳动。
1978年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1981年出版了历时15年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专著。
这本书一共25万字,700余幅插图,反映了自殷商至清代3000多年间中华民族服饰的情况
沈从文解放后从事中国纺织服饰考古研究工作,1983年突患脑血栓,住院治疗。
1984年大病一场,抢救脱险后,说话、行动更加不便。
1988年5月10日下午,心脏病复发,抢救无效去世,享年8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