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那又如何”的循环

路易斯安纳州立大学的克莱尔·亚当斯(Claire Adams)和杜克大学的马克·利里(Mark Leary)这两位心理学家设计了一个能引发“那又如何”效应的实验。他们邀请了关注自己体重的年轻女性参加实验,以科研的名义鼓励她们吃甜甜圈和糖果。这些研究人员对如何打破“那又如何”的恶性循环做了一个有趣的假设。

他们认为,如果罪恶感会妨碍人们自控,那么罪恶感的反面则有助于人们自控。他们用了一种看起来不太靠谱的策略。

这个策略是,让一半吃甜甜圈的节食者在屈服于诱惑时感觉更快乐


在糖果味道测试之前,一半被试者会收到一条减轻她们罪恶感的信息。研究人员在信息中提到,被试者有时会因为吃了一整个甜甜圈产生罪恶感。同时,他们会鼓励被试者不要苛求自己,要记住每个人都有放纵自己的时候。

另一半被试者则没有收到这样的信息。

接下来就是测试“自我谅解”能否打破“那又如何”的循环了。研究人员给每个被试者发了三大碗糖果,包括花生酱巧克力爆米花、水果口味的彩虹糖和约克薄荷味馅饼。这些糖果都能勾起甜食爱好者的食欲。这些女性需要试吃每一种糖果,并按照好吃的程度排序。

她们想吃多少都可以。如果被试者仍然因为吃了甜甜圈而有罪恶感,她们就会对自己说:“我的减肥计划已经失败了,所以我使劲吃彩虹糖又有什么关系呢?”


糖果味道测试之后,研究人员给每个糖果碗都称了重,看看每个被试者吃了多少东西。可以看到,“自我谅解”大获成功了

收到特别信息的女性只吃了28克糖果,而没有原谅自己的女性则吃掉了近70克糖果。(一颗好时巧克力大约4.5克,这个数据可供参考。)

大多数人会对这个发现感到惊奇,因为常识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放纵自己的时候,不要对自己太过苛刻”这种信息只会让节食者吃得更多。但是,摆脱罪恶感反而会让她们在味道测试时不去放纵自己

我们可能会想,罪恶感会促使我们改正错误,但其实这正是“情绪低落让我们屈服于诱惑”的另一个表现方式

《自控力》 — 〔美〕凯利·麦格尼格尔——在读

豆瓣  -  清姑娘的相册  -  孩子们。

微信公号:明信片墙上的明信片 

心理学,读书,笔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在作决定的时候,你必须意识到自己此刻需要意志力。否则,大脑总会默认选择最简单的。 心理学家知道,大部分人作决定...
    五戒阅读 4,705评论 0 1
  • #6 “那又如何”:情绪低落为何会使人屈服于诱惑? 序言部分 美国心理学家协会的调查显示,缓解压力最常见的方法就是...
    马十八的记录仪阅读 8,009评论 0 4
  • 意志力是什么? 意志力,就是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绪和欲望的能力。提到意志力,很多人会想到需要意志力的最大考验莫过于...
    惜她阅读 8,472评论 0 23
  • 意志力:就是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绪和欲望的能力。 提高自控力的最有效途径在于,弄清自己如何失控、为何失...
    简拾阅读 9,923评论 2 21
  • 批评就批评吧,虽然自己心里会有些不爽,有些憋屈,但是总归是自己的做的不够好嘛,还是得把注意力放在怎么改进自己的错误...
    张_凯阅读 1,430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