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是最好的旅行

最近和远在深圳的闺蜜大邈邈微信,聊起了以前一起出游的日子。想来这些年,我慢慢变化着旅行的方式,试图寻找旅行中真正的快乐,而很多次迭代转变,都是和她一起完成的。

当然,无论是跟团、半自助,还是自由行,旅行的方式没有对错,只有适合。今天,只是说说我的。


01   所有的“顺路”,我都要去

很早以前,出去一趟不容易,时间有限,金钱有限(虽然现在还是这样,摊手),所以我们就特别想把所有可以顺路玩的地方都去了。

出发之前,我和大邈邈会先定好最主要的目的地,匡算好一般的游览时间,如有富余,定会再找一下周边可以顺路去的地方。对于一场旅行的费用而言,来回的机票是大头,为了物尽其用,只有多去几个地方才算值回票价。

2010年中秋,拼凑着原本在证券行业多出来的几天假期,我们去了一趟张家界。与其说去张家界,不如说是以“张家界”为主的多地旅行。

我俩分别从杭州和大连出发,在长沙汇合。因为时间有限,长沙的一日游简单粗暴,很多景点我们都只能“远眺”,“远眺”橘子洲,“远眺”天心阁……次日坐大巴到凤凰古城。正值中秋假期,人多路窄,特别喧闹。还好第二天起的早,有幸感受了下清晨宁静的沱江。

▲ 清晨宁静的沱江

告别凤凰又马不停蹄的去了张家界,标准的两日游路线,时不时蹭一下旅行团的导游,听他们讲解那些像这像那的山。回程时因为特价机票,我们又从张家界飞了西安。半夜才到酒店,起了就暴走回民街、陕博、大雁塔,晚上便各自飞回家。

至此,火急火燎的旅行结束,大邈邈说,“最近几年都不想再出去玩了”。


02  所有的“网红”,我都要打卡

有了痛苦的经历,我们批判了这种走马观花式的旅行方式,所以决定去一个地方待着,不再赶路。那就成都吧,体验一下慢生活。

我们住的地方有点像现在的民宿,布置温馨,走路就可以到春熙路。我们开始了有堵墙或有个花坛,就能拍拍拍很久的旅行。体验开始变得不同,懒了就中午再出门,累了就混在当地人的公园,看他们喝茶掏耳朵摆龙门阵。

▲ 从锦里到武侯祠

唯独在“吃”这件事情上……

2012年的时候,大众点评相对纯粹,没有那么多“优质点评”,还可以相信,所以我们就开始按照美食排行榜打卡。廖老妈蹄花、糖水面、蜀九香、冒菜、钵钵鸡、跷脚牛肉、兔头没敢吃……(别问我怎么都记得,我机智的去翻了当年的“人人网”)

还有一个传说中“全成都最好吃”的“贺记蛋烘糕”。这个贺大爷没有准确的地址,我们给他打电话,“普通话”和“四川话”之间完全无法交流,最后一路问,打听到他今天在一所中学旁出没过,我们这才找到了这个“流动摊位”。

▲ 喏,就是这位“贺大爷”

我们俩像处女座上身,固执地把清单上的美食一项一项打卡,感觉更像是寻宝游戏,最后连好吃与否都不重要了,最在意的竟然是“来过了”。


03  我只是待在这里,和“惊喜”不期而遇

再后来,我和大邈邈就很少一起出游了,但我们都开始明白,旅行的意义在于“体验”。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感受那里的风俗,奇妙和奇怪都可以很棒,没有太强的目的性,只是等着和“惊喜”不期而遇。

我的攻略开始做的不那么“细致”,我不再提前“预习”每一个景点,我慢慢尝试小众但真心喜欢的地方,我爱上悠闲地坐着看当地人的生活。

▲ 在雨后的安吉老树林,看云雾慢慢腾起

后来和海狸先生一起去卡帕莱,没网络没电视,就是静静的看海,晚上听大海龟出水呼吸的声音;带着爸妈一起去台湾,吃当地人吃的早餐,逛当地人逛的超市,随便走进一家餐厅,碰碰今天的运气;一家六口去安吉老树林,清晨父母们去爬山,海狸先生补觉,我一个人背着相机,对着一个滴水的拖把拍上半个小时;上个月我们飞行18小时,花一周的时间,只待在纽约,选择Airbnb上的民俗,用充裕的时间去感受这个城市间的文化碰撞。

▲ 大清早的垦丁牧场,可能是旅行团不会有的线路

当旅途不再赶时间,当你不用经常换酒店,当你像个当地人在那里生活几天。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慌不忙,这就是我现在的慢旅行方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