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随手记(四)——“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3月31日上午) - 草稿

今天上午是刘延革和张冬梅两位老师带来的三节课和一个讲座。

图片发自简书App


8:30-9:10

观摩课:《小数的初步认识》(三年级)

刘延革

喜欢

1.互动

肯定孩子的问题价值。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分享经验,无行教育。

问:你是怎么当上老师的?

答:偏科,英语不好,师范不用考英语,所以上师范。后来发现,英语不好不影响我的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把长处发挥好也可以生活的很好。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2.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

说小数。读小数(钱、长度、面积……)。认识小数(元角分,米制,重量,容积)

3.自然

读小数没刻意教,学生在读生活中的小数时,适时纠正。

图片发自简书App

4.细节

用红纸放在展台下,对比效果好,看得清晰。(昨天听课记录时,我就想到这个方法,没想到与刘老师想到一块了。如果能再放大一点,旁边的不显示到,没有干扰更佳。)

写小数的图,用红线框出,明显。

5.一一对应

(元角分,米制,容积——与分数一一对应)沟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图片发自简书App

6.怎么倒油?转行化。均分。

没量杯。借助米尺,均分。

7.数学思想

转化思想

8.安静解答

每节课有几分钟让孩子们安静答题,我觉得挺好的。

9.练习精简。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10.构建框架。

几节课中,名师们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新数放入原有知识结构中。

11.给学生掌声。

公开课的不少老师都会让孩子们向听课老师说辛苦了。其实我们听课的老师更应该把掌声送给孩子们。


图片发自简书App

9:20-10:00

观摩课:《小数的意义》(四年级)

刘延革

喜欢

1.心中装着学生

一学生座位单独,

2.推理

简单谈话也是数学教学。

3.师生互相问好(原班级习惯)

师:上课

生:举手

师:同学们好

生:边拍掌边说,老师好

图片发自简书App

4.新旧联系自然

5.解决问题的过程,经历数的细化(我这个提法不知可否)。经历为了更精确,单位越分越小的过程。

得不到整数结果。不准确,现场分米尺,找到更小的单位。量长后,量宽,继续分。又分。

图片发自简书App

6.形象——抽象——想象

7.引导学生及时回顾与总结

8.多种方式呈现

细分米尺。分正方体。

9.纳入数的框架。

10.反例让学生纠错。

图片发自简书App

11.教学生不畏惧权威。

12.共同完成数位表。

13.无刻度时,估一估。显示刻度的重要性。

一点想法

生问:老师你教什么?

我觉得其实孩子问得没错。公开课来上数学的老师不一定就是教数学的老师。教育行走时,反串教学,语文老师就上英语。

图片发自简书App

刘延革老师课后分享:

认识本质,知道怎么走。引导学生慢慢走。分数源于分物。分数受人的影响,分数的分母可变。小数源于度量,小数受限与十进制。

1.产生。2.十进制。3.可以满足学生无休止地想象。

认识用纯小数,但要拓展。

图片发自简书App

十一

10:10-11:0观摩课课:《分米和毫米》(二年级)

张冬梅

喜欢

1.动手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

2.与生活联系。寻找身边的东西哪个是一毫米?用直尺检验。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3.注重感知。

感受一下。把磁卡捏着在手上,轻轻地抽出,看缝隙。再插入,再抽出。反复感受1毫米。闭上眼睛,感受。睁眼比划一毫米。估计作业本厚度。再量

4.孩子在交流中明确。

图片发自简书App


5.学习单引导自学。

遇到问题,可求助课本、同桌、老师。记得交流。


十二

图片发自简书App

十二

11:10-14:0讲座:《小主人数学课堂》

张冬梅

1.亲和。

自然,亲切

2.精致

3.智慧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