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83年,社会学家张雨林教授把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称为“农民工”,又由于其身份特殊,被沈阳师范大学教授孙倩倩称为“夹缝中生存的一代”。
就是当市场经济浪潮席卷而来,数以万计的农民工背井离乡远赴城市,成为建筑工人,成为城市保洁,成为流水线作业者……工作的地方不能安家,安家的地方不能工作,于是半生都在漂泊、等待和挣扎……过了盛年,身体越来越差,积蓄越来越少,不得不回到农村。
01孩子:对不起,抱起砖头没办法抱你
2017年9月1日,西安地铁上一个抱头痛哭的男子引起了很多的注意。经询问,他刚取的10000元钱丢了,原准备这一天给孩子交学费的。
众人纷纷安慰,男子还是一直哭,后来由一个年轻女孩带头一车厢的人都把身上的零钱给了他,男子感激地涕泪四溢。
他说,自己在工地上干得都是重体力活,平常在外连肉都舍不得吃,要是白天没找到活,坚决不吃晚饭……
他的表情里充满了辛酸、绝望、孤独、落寞……在得到大家的“关爱”后多了一分淡淡的欣慰。这种心境,大概只有为人父母的人最能感同身受吧!
如果现世安稳,谁愿意任钢筋水泥混凝土恣意碾压血肉之身?谁愿意离开孩子,如蝼蚁一样活在闹市?
火车站的站台前常会看到这样的一幕:一位妈妈含泪走进了车厢,不去回头,后面有个孩子在嚎啕大哭。
可以看到那个由爷爷或者奶奶搂在怀里的孩子眼里充满了疑惑和哀怨,那一刻,他一定在想,为什么要扔下我?
可是留下来,学费怎么办?奶粉钱怎么办?一家老小的生活费谁来挣?
曾经有一个故事:一个男子工作经常加班加点,回到家女儿已入睡。有一天女儿问爸爸:“你一天赚多少钱?”男子回答:“200”,女儿立马说:“那我给你200,明天留下来陪我好吗?”
镜头前那个看起来满脸刚毅的男子忽然泪如雨下,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一般唯唯诺诺,跟女儿解释说,爸爸一定要上班的,否则爸爸就会失去这份工作。
女孩撅着嘴进了另一个房间,生气地关上了门,趴在床头的桌子上大哭。
或许会有那么一刻,为人父母的人都会产生一个念头:放下一切去陪伴孩子。
可是一回头,只能轻轻道一句对不起。
摆在一个农民工眼前的事实是:一旦停下来,一家老小就得饿肚子。
只能跟孩子说,抱起砖头抱不起你,放下砖头养不起你。
所以只能头顶烈日,脚踏尘泥,用将士般视死如归的勇气去驰骋生活的疆场,一路披荆斩棘,只为换孩子一个健康、安心的童年。
02爸妈,你伴我小我不能伴你老
农民工最对不起的除了孩子,还有父母。
特别是成了家之后,整个人就像风筝,一头牵着父母孩子,一头牵着工作,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从一开始的节假日回去一次到后来一年回去一两次。
作为儿女无法陪伴在侧,只能眼睁睁地白发越来越多的他们、皱纹越来越深的他们、身形越来越佝偻的他们……
演员黄景瑜说,“最早努力工作是为了让家人过上好的生活,但我特别怕,怕努力的时间太长,怕家人等不及。”
哪个孩子在青春年少时不口口声声说要孝敬父母,为生活疲劳奔走后才发现,乡愁和亲情总是在梦里萦绕,返乡陪伴成了一种奢侈。
曾在朋友圈读过一篇名为《世界上唯一在等你的人》的文章,记忆犹新。讲的是一个极寻常的故事,母亲盼儿归,却看得我热泪盈眶。
故事中的那位母亲已年过六旬,独自住在乡下的一所破旧的庭院里,每过一段时间都会给儿子打电话,说长道短,内容无非是“谁家的母猪刚刚下了猪仔,谁家买回来一只长得很好看的猫,后院的樱桃树结果了,今年的庄稼长得好……”,在儿子看来这些话毫无营养,每次都以忙为由挂了电话。老母亲总跟儿子说家里又有了土特产让儿子有空了回来尝尝鲜,儿子还是说“忙”。
终于,他不再接到家里的电话,认为母亲意识到了自己的“自讨没趣”。再次接到电话是三个月之后,邻家婶子说他母亲已于昨晚去世,死于癌症。作为儿子的作者,一时间泪奔,哭得撕心裂肺,在文中大谈自己的不孝。
都说农民工苦,其实比农民工更苦的是乡村老树下那日子向远方眺望的父母。
当父母在,哪怕见不着,就是隔着电波听听声音心里也是暖的。
父母去,真的就成了无根的浮萍,无论走到哪儿,都无法安放灵魂。
朋友云云上个月刚送走了她患胃癌的父亲,老伯躺在病床上时,她白天去上班,晚上做兼职到凌晨一点,请了护工,半年里见父亲不到十面。
我问她,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遗憾吗?
她叹了口气,我是我爸唯一的孩子,要让他多活一天,我就必须拼命赚钱,可惜比起天价的医药费,我挣得那点真的不算什么……
“遗憾。可你知道吗?我已经拼到筋疲力竭了,曾有那样一刻我害怕我会先走一步。”
有几个孩子不爱父母,可命运就是这样造物弄人……
面对无法陪伴在侧,只能在心中祈祷时光慢点,别让他们变老了,愿自己努力的速度赶得上他们老去的速度。
面对“子欲养而亲不待”,只能含泪说句“对不起”。
03 老板:对不起,不能令你满意
其实每个在外打拼的农民工,何尝不是想让家人住的舒服点、吃的好点、笑容多点?
但残酷的是,为了保全沉重的工作,维持最基本的温饱,有些人已经拼尽了全部的精力。
他们做事谨小慎微,说话小心翼翼,害怕一不小心就丢了饭碗。
农民工找到的工作大部分都是城市里最基层、最劳苦、工资最低的岗位,建筑工人、保姆、保洁、流水线作业者,替代性高,工作时间长,除了工资以外连最基本的社保都没有。
城镇职工失业了,尚有失业金,暂时不会有生存危机;而农民工失业了,只能露宿街头、挨饿受冻。城镇职工退休了,会有退休金,而农民工一旦过了最好的年龄,赤裸裸的现实就摆在了他们面前:老人已老,孩子尚小,自己活着已艰难到了极致还要顾及一家老小,只能再去做更卑微、工资更低的工作……
对多少农民工来说,35岁就是生死线,公司认为你拼不动不要你了,没有学历和技术再去找一份待遇更好的工作比登天还难。
所以只能磨平身上的棱角,有委屈往肚子里咽,看上去老实巴交,只为了有一口饭吃。
没人知道,对农民工而言,人生下半场的避难所在哪里?
但每位农民工都对生活满含期待,无论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还是父母渐渐变老的旅途中都扮演着一个英雄的角色。无论身形胖或瘦,个子高或矮,都所向披靡无往不胜,盼望着终有一日家人团聚。
倘若这一天迟迟不能到来,农民工们也不要忘了:
好好珍惜自己的身体,只要生活撂不倒你,就只管往前冲;
即使不能回乡,也要和亲人们常联系,每天能听见彼此的声音,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无论日子怎样艰难,别忘了苦中作乐。
到了人生下半场,别因为穷苦而丧失心中所爱,唯有爱才能化解心中的焦虑,唯有爱才能承载所有苦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