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上注解说天是天空,地是地球,玄是黑色,黄是黄色.易经上说:“天玄地黄.”说文上说:“下覆为宇,上奠为宙.”洪荒,是说上古时洪水氾滥,草莱未开辟的情形.(草莱指荒芜之地)
开篇两句,说的是开天辟地和宇宙的诞生,有提纲挚领之义.
天地是怎样形成的?宇宙形成以后的初期又是什么样子?都在这两句话里,不要小看这八个字.
“天地玄黄”语出《周易·坤卦》:“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这里为了押韵改作“天地玄黄”这种不改动古人文字的引经,为明引.
“宇宙洪荒”出自于《淮南子》与《太玄经》.《淮南子》里说“上下四方叫作宇,古往今来叫作宙”.作《太玄经》的是西汉的杨雄,他在《太玄经》里说过“洪荒之世”的话.
两部经的话合起来就是“宇宙洪荒”,这种引经的方式叫暗引,所以这两句话都是引经,都语出经典.
古人写书,通常不仅在文内阐述自己思想,还有意通过书的篇章\次第等,体现当时社会的文化观念及其对宇宙人生的认识.
《千字文》也是如此,作者有意把《千字文》建立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天地为万物之始,故开宗明义讲天地生成.
此句讲天地初分,天在上,有黑色之象,幽远不测\高明玄妙,故称“天玄”.地在下而色黄,博厚广大,故称“地黄”.
现在我们来深入了解“玄”和“黄”这两个字.玄,在名词意义上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很远,看不清;另一种是颜色上指的是深蓝近于黑的颜色.
黄,在传统化中的意义就比较深了.上古时期,夏商周都在黄河流域立国\建都,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果再缩小范围,应该说是黄河流域的文化.
黄河是母亲河,从昆仑山(约古宗列盆地)发源,汇集于星宿海,过矶石山,经九曲十八弯,从西北高原流下来,同时带下来黄土形成了冲击性平原,
那水的颜色是黄的\土的颜色也是黄的,庄稼成熟也多呈黄色.黄色色调在生存\文化上都有重要意义,故古人尊崇黄色.
在古代帝王的宫殿\服饰\器具多用黄色,以体观高贵.
“玄\黄”在此不仅单指天\地的颜色,而且反映了华夏先人当时的宇宙观.
数千年来,祖先对“天\地\宇宙”的认知在不断演进和深化,黄帝建立的阴阳五行学说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它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认为世界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发展和变代.
天地孕育万物,所以古人对天\地怀有深厚的崇敬之心,“天\地”继此又成为中华文化信仰体系的核心.
如:在精神方面认为君子要效法天地,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来源于《周易》的“天行健,君于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
意思是君子自励,犹如天体之运行刚健不息,百折而不回,不屈不挠,见义勇为,不避艰险,自强不息;同时,君子应如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容载万物,具有天下为公\宽厚为怀\大爱无疆的品德.
接下来我们继续看“宇宙”一词,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宇宙和西方的universe(宇宙)概念完全不同,西方的universe是指外层空间或银河系(我们现在很多人对宇宙的理解也是如此.)
中国的古人说“往古今来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即“所有的时间和空间”的意思,也是处于不断运动和发展的“世间万物”的总称.上下四方叫做宇,上下四方又叫六合,所以宇是空间的概念.
古往今来叫作宙,是历史的承续,是时间的概念.例如,时间概念方面,直观理解有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连贯的时间段,所以祖先认为“时间无首尾”;
对应的空间概念,直观理解为长\宽\高三维立体,因此“空间无边无际”.宇宙一个说的是空间,一个说的是时间代表了现代科学里“时空”的观念.
我们今天所用的宇宙一词,只是言物理的太空,只相当于古人所说的“宇”,没有宙的概念.
洪荒是指地球形成以后的早期状态,是50亿年以前(太阳系形成),那时地球的地壳很薄,温度极高.造山运动引发了洪水,
“洪”字的本义就是大水,指地球上的早期洪水说的.地球上的洪水至少闹了三次,大禹治水的一次是最近的,大约在4000年以前.
大禹平水患,定九州,这是人类史上出现的改造自然的最早的范例.
“荒”的本义是草木的蒙昧,指代的是远古时期,人类还没有出现以前,离现在至少是500万年,那时的地球上还处在混沌蒙昧的状态中.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直译就是:天空是黑蓝色的,大地是黄色的,人类生存的地球,远古时一片苍茫荒凉,辽阔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