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弯湾
最近我分手了,这是10年来,我第三次分手。回想起这三次分手,感慨良多,今天就说一说吧。
第一次分手,是在高三的时候(这是我第一次公开谈论这件事,过去我一直都在回避它)
那年高二的寒假,我和我们班一个姑娘在一起了。我是住校生,她是走读生。
有一天,我们一起去了一个同学家聚会,因为那段时间压力实在太大了,班里动不动就有人生病了,一个人生病,七八个人要去陪同——一方面是真的同学感情深,去医院照顾;另一方面是因为上课太无聊了,大家出去透透气。
我们最后在一个同学家吃饭,我喝了很多酒,于是被她拖回了家。醒来才发现,她在我身边躺着。
她们家有三套房子,我们去的是其中一套。她安顿我睡下以后,她就走了。谁知道半夜两三点,她又回来了。
鬼使神差的,我们发生了关系,笨拙、挫败,说实话,第一次的感觉并不美好。但是有了第一次,后面就有了无数次。
那时候,我距离成年还差几个月。等到高考要体检的时候,她说她怀孕了。
我当时瞬间崩溃了,因为当时查了百度,百度上很多答案都在说——怀孕了不能参加高考,要被学校开除。我当时每天都借同学的手机查百度,看看抽血会不会检查出怀孕。
最后没办法,硬着头皮去体检了,体检后,她就独自去了小黑医院做了人流手术。
后来,我们就分手了。这件事带给我的打击,可能是我到目前为止,遭受过的最大打击。
因为这件事在班里传开了,几乎所有的同学,都不理我了,包括宿舍的8个室友,几乎都没有再跟我说一句话。
高三的后半年,我只有一个心愿,赶紧高考,考完赶紧回家,我只想逃离,逃避。
后来,我打电话问她,向她道歉。她没有接,我加了她几百次QQ,她也没有同意。
那半年,我几乎都是在地狱里度过的。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是一段非常糟糕的经历。
当然,我必须承担大部分责任,教育系统也要承担一部分责任。
十年后的今天,我成了一个写情感文章为生的作者,几乎每天都在谈情论爱,但是我们不该回避性。
教育系统不应该回避性,不该回避性教育。大大方方的讲,避免那些跟我一样一无所知的青少年走入歧途——因为,它毁了我倒无所谓,但它差点毁了一个青葱少女——纵然很多人会说那是我的错,但性教育的匮乏,也是一部分原因。
我们应该在宽敞明亮的地方,告诉那些未成年的孩子,不要偷吃禁果,安全比爱、比性更重要。
如果你现在年纪尚小(曾经好几个高中的孩子私信我问我感情问题),在此我真的想说——性是一件美好的、愉快的事,但是你需要为它做好充足的准备,了解相关的知识。充足的准备包括——年龄,最起码你要成年;性知识;安全措施;心理准备。
第二次分手,是我大学毕业的时候。谈了两三年的女朋友,说走就走了。
突然间从甜蜜的爱情掉到苦涩的深渊,我原本非常好的视力,因为长时间失眠成了高度近视;体重爆降;整天失魂落魄。。。
当然,为了挽回她,我尝试了一切我当时能想到的办法。痛哭流涕、下跪求饶我都干过,最后我还谋划了一场盛大的表白仪式,在她们楼下,摆上蜡烛,唱起情歌。。但她还是拒绝了我。
五年之后,我再回过头去看这次分手,如果可以重来——我绝对不会去做这么蠢的事了。
这两年间,我接触了很多失恋的读者,他们在分手后的做法,跟我当初基本一样,就是想方设法的去挽回,痛哭流涕、不要尊严——但基本上都没有什么结果。
一般人分手后,第一反应是恐慌、迷茫、“活不下去了”,甚至把这种情绪夸张成深爱。希望付出一切,跟对方重归于好——但对方在这个时候,往往并不买账。
真的,当一个人真的下决心要离开你了,你怎么挽回都是没用的,别费那个劲了。
第三次分手,发生在不久前。我和我现在的女朋友分手了。
我们都在北京,都非常的忙,加上很多观念不一样,我们在一起的两年里,她大多数时候都不快乐。
跟她分手后,我很平静。我知道分手的原因,是因为她对我们的恋爱状况不满,看不到未来幸福的可能。比如我是个工作狂、死宅、很少与人社交;她是个喜欢玩、喜欢市井生活的人。
我很爱她,但是我并没有在分手那一刻,去跪下来求她不要跟我分手。我思考了很久,问了自己很多问题——我能不能有所改变,能不能为她的心怒哀乐负责一辈子,能不能跟她一起去做她想做的事,或者我也爱上她喜欢的事。
从十年前到现在,我对爱的认知发生了很多变化。以前我更多认为爱是一种自我感觉,但现在,我觉得爱是沉甸甸的东西、份量很重的。因为每一份真爱,都渴望永恒。但是我们需要为永恒做好准备——经济上的、精神上的、人格上的准备。
如果我决定要跟她在一起,那么我就要保证在结婚后,我依然可以一如既往的对她好,让她开心——如果我做不到,真的没必要为难彼此、互相折磨。爱不仅是一种心理活动,更是一种实际行动。
当然了,我这几天也想清楚了,其实没有什么比爱更重要——这至少是我快乐的源泉。
与以往不同的是——我不想再挽回她了,我只想重新追她。就算她一年半载接受不了我,我也会愿意继续付出,因为我想清楚了——爱的本质,是付出、是奉献,如果你不能从奉献中感受到快乐,这份爱终会变成折磨。
这跟五年前、十年前那种“没有你我活不下去”“就算你不爱我,我也会爱你一辈子”的应激反应不一样。
希望读到这里的每个人,都能仔细思考一番,都能对自己负责、对对方督责、对爱情负责。如果不能给对方最好的自己,放手或许是更好的选择——人啊,不要太自恋。人家没有你,其实也能活得很好,不要“仗爱欺人”,因为我们往往都没有那么坚定,糖衣炮弹还是会让人沦陷的。
长久的爱,是理性夹杂感性的,不要一时贪欢,误人误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