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遇到一个做人事的,说过一句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话:问工资的,应该掂量清自己有几斤几两,谁心里不明白呢。大多数人是处于被市场选择的状态,尤其是刚毕业不久的社会萌新,更没有主动权,即使询问自己的正常劳动报酬也显得“得寸进尺”。
很多人害怕面试,因为每一次面试都像被凌迟,一刀一刀剖析你到底有“几斤几两”。所以在面试的时候,为了获取机会,我们常常会压低自己的标准,稀释自己的需求。但面试只是前菜,工作后,不甘的情绪会愈演愈烈,忍受还是辞职,这是个永远在循环纠结的问题。
从哪几个方面觉得自己被压榨了呢?我觉得首先是时间,90后是非常关心自我成长的一代,所以需要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工作不是我们人生的唯一信仰,如果一份工作变成了生活唯一的事情,那就感觉提早一只脚踏进坟墓。但是有几个领导会考虑你的生活质量呢,我曾经遇到一位老板就非常理所当然地说:周末必须过来,你的时间不由你自己支配。补充说一句,这位老板加班不给加班费,只是许诺你可以调休,然而允不允许调休何时调休又是另一码事情。那这就延伸到第二个方面:物质,当你接受了加班的事实,但所给的工资和自己付出的精力不成正比也挺奔溃的。大多数人赚钱就是为了吃喝玩乐,但是到最后吃也吃不起,玩也玩不起,不知道图什么。这是多少人都要经历的事,抱怨、奔溃,可是无法确定是否还有更好的选择。
但是我不建议大家轻易辞职,至少在你才工作几个月的时候,频繁的离职不能够给你带来更好的选择,只会让你贬值。说个数据吧,每年大学毕业生的数字都在七百多万,今年再创新高达到820万。当新的一批应届生注入社会,而你跟他们比较并没有显著的经验和能力,且工资要求还更高些,你觉得你会不会被淘汰呢?
你必须明白一件事,大多数人的工作都是没有幸福感的,拿着白菜的工资操着卖白粉的钱的人不在少数。梦想和远方大家都有过,每个离开学校的90后都是踌躇满志的。我们被认为是叛逆自我的一代,坚信自己是不一样的色彩,但是当融入社会后,就像曾经在山野间欢腾的小溪一下子汇入无边无际的大海。大海波涛汹涌,不会有人再在乎小溪水的奔腾和流动,甚至也不在乎失去一条小溪。在这种情况下,多少人还是有些不甘心,一毕业立马找一个工作确定自己的存在感,对这个公司以及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不做系统的考量。“我需要马上有一个工作”,“我先暂时低薪进去这个公司也没关系”。可是当时间过去几个月,你会开始烦躁。会想我做这个工作的意义是什么,这和我的目标似乎越来越远了。急躁的人会马上就辞职,稍稍收敛的会慢慢熬着但是还是心有不甘。随着每一次的换工作,你的时间消耗了,经验却增长不多,简历也越发难看。最后你痛苦的发现自己是被市场选择的,你苦苦挣扎却是离梦想的生活越来越远。
那么我的生活就此堕落,一去不复了么?这个想法常常盘桓在正从学校转入职场的人身上。我想告诉你不是的。不要把自己想成唯一的受害者,生活对每个人都是残忍的。物竞天择,我们逃离了原始社会的适者生存,人类自己构建的社会制度也是暗藏血雨腥风。人生的百转千回才让这漫长的百年时光散发光芒,别害怕,大家都在这条路上走着呢。以前我们生活在学校里,沉浸在理想世界的乌托邦里。如今面对生活的暴击,更应该认清的困境,改掉眼高手低的毛病,学会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充实自己,用实力告诉领导你到底几斤几两。
二十多岁的年纪就应该是慌慌张张的,期待我们都能成长为一个笃定自由快乐的社会人。
V:躺在草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