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空城


    九十年代初的这条巷子后来就没了,广场成了平坦的“邮轮甲板”,再走到环城路的正街上,到了头就是武装部,正对面是东城门。我一个朋友笑曰:“紫阳,一个没有退路的城市。”还真是,以前走到武装部就得下东城门,现在路倒是通了,全部是绕城单行,想退那是退不了的。这也好啊,人总得往前走。

      这座城原设东、西、南三门,因北城墙最高,所以未开北门而建有岗楼。县城设在山堡,城墙环围,如同山寨。人们进城,只能从江边沿着石梯直上山顶才能到达。因城建变迁,旧县城南、西两门陆续被拆除,现仅有东城门遗存。这东城门下的石板梯,千曲百回通向汉江河边,以前听老人说过两句诗:“连登三百六十阶,才见斗大一座城”,正是登完了梯子,进了这东城门,就见了紫阳城。

      这东城门以前是属于武装部的,二〇〇七年才归为文物。最早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后来因战火而毁,明崇祯十一年又修复加高,经过多次修复以后,现在是三层呈八角状,外立面是斑驳的军事布告,被玻璃隔着保护起来。一层的门洞有四米左右,门洞里的砖头都已逐渐风化,二、三层为阁楼,共有六间房子。这武装部的高墙没打通之前,孩童最爱在东城门边的铁栏杆上玩耍,钻在两个铁栏杆之间,或者来一个倒挂金钩比赛;夏天这门洞也是避暑的好出去,提二两花生米,背篓儿席地而坐打乔牌;这阁楼上还住着人,偶有竹竿子伸出上面挂着深蓝色的秋衣,水就滴答滴答的往下掉,掉到孩童脸上。现在全部被“包”了起来,装了金黄色的灯,刷了最时兴的复古油漆,从始至终,我也没上过这东城门的阁楼。

      我只知道中国风水中,大门是有院子人家的咽喉之处,尤为重要,不晓得东城门历史上是不是紫阳城的咽喉,但现在唯一仅存的城门也算是了,是这座小城为“城”的标志,是小城的威严和民族的风采,这一城之门是小城居民主要的“纳气口”。洗脑般的日常迷信充斥着每一个城乡结合部,门的方位有助于命运,我们都相信不同方向的门有着不同的好兆头:向北的门使业务兴隆,向南的门易于成名,向东的门使家庭生活良好,向西的门则荫及子孙,向东北的门代表智能学术上的成就,向西北的门利于向外发展,向东南的门有利财运,向西南的门则喜得佳偶。所以这每天穿行于东城门的人,想必是阖家欢乐的。

      这东城门洞倒没什么大的趣事儿,但它涵盖了所有小城人的生活,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城门已经没有门的功能,但东城门之内和城门外的生活,独立又关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五 我说这道巷子在九十年代初,有人给白色的贵妇犬染金色的头发,也有人拉着牛经过,病了城里有医院打吊瓶,但多数...
    TaraZhang阅读 877评论 0 2
  • 一 这座城总是雾蒙蒙的,尤其在春秋两季,雨水充足,走在路上感觉自己浑身冒着仙气。这座城的中间有一个大广场,如...
    TaraZhang阅读 1,787评论 0 1
  • 三 这刻碑之人的家,就在城关镇院子旁边的小木房子,这不是什么“汤姆叔叔的小屋”,就是手工雕刻碑文的作坊。紫阳...
    TaraZhang阅读 1,891评论 0 1
  • 四 地方小了就是方便,你说这结婚离婚的地方,和生死的地方挨得就是那么近。这条冬季里时常泥泞的路,随着广场的修...
    TaraZhang阅读 1,443评论 0 1
  • 今天我们表现不够好,看书时这本看看那本看看,看到小工程车系列里的吊车有些兴趣了,孩子比较喜欢看动物之类、车之类的绘...
    明哲妈妈阅读 69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