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能使别人的生活变得更好,那么你就是在浪费时间。如果你能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那就不是在浪费时间。
很多经济学家,投资者都在通过书籍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智慧,从而使别人的生活变得更好。
我们通过阅读它们,提升自己的认知,增长自己智慧也将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简化投资行为不是我的目标。事实上,我最想表达的是投资有多么复杂。试图简化投资的人带给受众的是极大的损害。备忘录通篇总共讨论了18件“最重要的事”。它们都是最重要的。成功的投资有赖于同时对各个方面保持密切的关注。省略在任何一个方面都有可能导致不尽如人意的结果。这就是我围绕“最重要的事”这一思想构建本书的原因——每一件事都是构成我所期待的坚固墙体的砖块,缺一不可。
重要的是,理念源自持之以恒的警醒。你必须要知道世界上正在发生什么,也必须要知道这些事件将导致什么结果。只有这样,你才能在类似的情况再次出现时吸取教训。大多数投资者做不到这一点——它比一切都重要——因此,他们注定将屡次遭受经济繁荣与萧条周期之害。
在你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时,你得到的是经验。
在这特殊的时间周期上,我们经历着病毒,经济的衰退,此时看这一本书,感受以及收获可能会更大。因为人的天性,困难的时候才会更加认真的反思,然后我们才能持续进化。
第二层次思维
人与人,认知的不同,会使我们对待同一件事,感受却完全相反。而提升,就是要提升自我认知,因为认知影响行为,行为改变人生。
投资,就像经济一样,更像是一门艺术而非科学。事实上,我最想强调的事情之一是,直觉的、适应性的投资方法比固定的、机械化的投资方法更为重要。
投资需要的是更加敏锐的思维,我称之为“第二层次思维”。
什么是第二层次思维?
• 第一层次思维说:“这是一家好公司,让我们买进股票吧。”第二层次思维说:“这是一家好公司,但是人人都认为它是一家好公司,因此它不是一家好公司。股票的估价和定价都过高,让我们卖出股票吧。”
第二层次思维深邃、复杂而迂回。第二层次思维者要考虑许多东西:
• 未来可能出现的结果会在什么范围之内?
• 我认为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 我正确的概率有多大?
• 人们的共识是什么?
• 我的预期与人们的共识有多大差异?
• 资产的当前价格与大众所认为的未来价格以及我所认为的未来价格相符的程度如何?
• 价格中所反映的共识心理是过于乐观,还是过于悲观?
• 如果大众的看法是正确的,资产价格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如果我是正确的,资产价格又会怎样?
其实,关键问题是你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
正因为大家期待超越平均水平,所以需要第二层思维。
理解市场有效性及局限性
我们只能看的见属于自己的机会,因为它在能力范围之内。在金融市场的机会感觉是更多,但没有大量的学识,只会让我们教更多学费。
有效市场假说最重要的成果就是“你无法战胜市场”的结论。
有效市场假说指出:
• 市场中有许多参与者,他们分享着大致相等的信息渠道。他们聪明、客观、有高度的积极性并且辛勤地工作。他们的分析模型广为人知并被广泛采用。
• 由于参与者的共同努力,信息得以完全并且迅速地在资产的市场价格上反映出来。由于市场参与者会立即买进价格过低的资产,并卖出价格过高的资产,因此资产的绝对价格以及彼此之间的相对价格是公平的。
• 因此,市场价格代表了对资产内在价值的准确估计,任何参与者都不能连续识别市场的错误并从中连续套利。
心理因素是控制投资者行为的主导因素。在决定证券价格方面,心理因素和基本价值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
因为有效市场的概念是相对的,所以我将精力放在相对无效的市场上,在那里,只要付出辛勤的工作并掌握技术,就能获得最好的回报。
变化是唯一的不变,任何有效的前提都要“看情况”!
准确的估计价值
你怎么知道自己是正确的?
归根结底那是品味的问题。
那就让自己阅读经典吧!
最古老也最简单的投资原则是“低买,高卖”。看起来再明显不过了。
如果你已经选定价值投资法进行投资,并且已经计算出证券或资产的内在价值,接下来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坚定地持有。因为在投资领域里,正确并不等于正确性能够被立即证实。
需求曲线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起作用,但在投资领域里似乎远非如此。在投资领域里,当自己持有的证券价格上涨时,许多人会更加喜爱它们,因为他们的决策得到了验证;而当证券价格下跌时,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决策是否正确,对它的喜爱也随之减少。
在损失面前人人都会不安,直至最后所有人都产生疑问:“也许是我错了吧?也许市场才是对的?”随后,当人们开始想“股票跌得太厉害了,我最好在它的价格趋于零之前脱身”的时候,危险性达到了顶峰。这是一种导致股票见底的思维……并且会引发抛售狂潮。
在一个下跌的市场中获利有两个基本要素:你必须了解内在价值;同时你必须足够自信,坚定地持股并不断买进,即使价格已经跌到似乎在暗示你做错了的时候。哦,对了,还有第三个基本要素:你必须是正确的。
你知道自己是正确的,那么就坚定的相信!
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便宜是最大的利好,贵是最大的利空。
低于价值买进并非万无一失,但它是我们最好的机会。
建立基本面——价值——价格之间的健康关系是成功投资的核心。
把这句话记在心里:当市场出现短期的波动时,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记得市场终会回归正确。
把自己的事情安排好,保证自己能够在最艰难的时期坚持住(不卖出)是非常重要的。要做到这一点,既需要长期资本,又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
投资是一场人气竞赛,在人气最旺的时候买进是最危险的。在那个时候,一切利好因素和观点都已经被计入价格中,而且再也不会有新的买家出现。
以低于价值的价格买进。在我看来,这才是投资的真谛——最可靠的赚钱方法。
在所有可能的投资获利途径中,低价买进显然是最可靠的一种。不过,即使这样也未必一定奏效。你可能错误估计了当前价值,或者可能会出现降低价值的事件,或者你的态度与市场的冷淡导致证券以更低的价格出售,或者价格与内在价值达到一致所需的时间比你可以等待的时间要长,正如凯恩斯指出的,“市场延续非理性状态的时间比你撑住没破产的时间要长”。
认真工作创造价值,稳定且可以做到的事。
理解风险&识别风险
沃伦·巴菲特说过:“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谁在裸泳。”只有经历过风险,才会感受风险,在投资的世界里,避免举着火把穿过火药桶。
投资只关乎一件事:应对未来。没有人能够确切地预知未来,所以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最危险的投资状态通常源于过于乐观的心理。因此,损失的发生未必源于基本面的恶化,下调投资者的预期即可避免。高价往往会因自重而崩溃。
总而言之,前瞻性研究表明,多数风险都具有主观性、隐蔽性和不可量化性。
投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事先观察不到的.
风险只存在于未来,而未来会怎样是不可能确定的……而当我们回顾过去时,是不存在不确定性的,但是这种确定性并不表示产生结果的过程是确定而可靠的。在过去的每种情况下,都存在发生许多事件的概率,最终只有一个事件发生的事实低估了实际存在变化的可能性。
投资需要我们对未来做出决策。通常,我们会假设未来与过去有相似之处。但并不意味着,结果的分布永远是相同的。小概率和极小概率事件也是有可能发生的,难以预测的结果会迅速地出现(并走向极端)。对不确定性的错误估计是使投资者陷入困境的一大原因。
风险意味着即将发生的结果的不确定,以及不利结果发生时损失概率的不确定。
最危险的事:过高的价格源于投资者过于乐观的预期,投资者过于亢奋的情绪往往是由于缺乏风险规避的意识。懂得风险规避的投资者清楚亏损的隐患,并且会以合理的价格来补偿其所承担的亏损隐患。当投资者未能采取足够的风险规避措施时,他们就需要承担过高的价格。
因此,无忧无虑才是真正最危险的事。
盲目乐观的人请注意:永远涨潮是不可能的。
投资是一门艺术,形成自己的投资体系,我们需有风险意识,它迷人之处就在各种未知的可能性。
钟摆意识&抵御消极影响
德摩斯梯尼:“自欺欺人是最简单的,因为人总是相信他所希望的”。
当形势良好、价格高企时,投资者迫不及待地买进,把所有谨慎都抛诸脑后。随后,当周围环境一片混乱、资产廉价待沽时,他们又完全丧失了承担风险的意愿,迫不及待地卖出。永远如此。
牛市有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少数有远见的人开始相信一切会更好。
• 第二阶段,大多数投资者意识到进步的确已经发生。
• 第三阶段,人人断言一切永远会更好。
熊市的三个阶段:
• 少数善于思考的投资者意识到,尽管形势一片大好,但不可能永远称心如意。
• 大多数投资者意识到势态的恶化。
• 人人相信形势只会更糟。
心理作用对投资者有着巨大的影响。大多数崩溃来自于投资者心理造成的市场波动。当这些力量推动市场至泡沫过度或崩溃时,就会为拒绝高价持有、坚持低价买进的顶尖投资者创造更高的赢利。抵制这种负面力量是有必要的。
善于思索的投资者会默默无闻地辛勤工作,在好年份里赚取稳定的收益,在坏年份里承担更低的损失。他们避开高风险行为,因为他们非常清楚自己的不足并经常自省。在我看来,这是创造长期财富的最佳准则——但是,在短期内不会带来太多的自我满足。谦卑、审慎和风险控制路线并不那么光鲜亮丽。当然,投资本不应与魅力搭边,但它往往是一种富有魅力的艺术。
那你该用什么样的武器来提高自己的胜算呢?
对内在价值有坚定的认识。
逆向投资
投资最重要的是“主动的等待”。你要等无人问津打了折扣的便宜货出现。也要等别人用疯狂的情绪出疯狂的价格把它买走。
不要让自己成为最疯狂的那一个,主动提升认知,主动思考,主动学习,当认知达到时,才会赚钱。
你要开始学会投资,但投资不仅仅需要钱,比钱更重要的是时间,比时间更重要的是智慧。
投资成功的关键在于逆势而行:不从众。那些意识到他人错误的人可以通过逆向投资而获利丰厚。
在人们冷落时买入,在人们追捧时卖出。
从长期看来,市场会自动走向正确。但是,在看到长期之前,你必须得在短期内幸免于难。接受逆向投资概念是一回事,把它应用到实际中则是另一回事。
投资成功需要坚定的立场,即使它因为与群体共识存在分歧而令人不安。轻率的承诺将招致失败,会将投资组合经理暴露于高买低卖的双重危险之下。
投资者只有具备来自强健决策程序的果断决策的自信,才能卖出过度投机的股票,买进估价过低的股票。
不论在哪个市场,总是高认知才能赚钱,去思考自己为什么赔钱,去思考如何赚钱,不知道该怎么办时,就和牛人学习。
任何技能一开始总是磕磕碰碰,不断练习,重复练习才是获胜者的秘诀。
智慧>时间>金钱。
寻找便宜货&耐心等待机会
便宜货往往产生于投资者不能保持客观的态度对待资产,没有透过表象全面了解资产,或未能克服某些不以价值为基础的传统、偏见或束缚的时候。
我们的目标是寻找估价过低的资产。应该到哪里去找呢?从具有下列特征的资产着手是个不错的选择:
• 鲜为人知或人们一知半解的。
• 表面上看基本面有问题的。
• 有争议、不合时宜或令人恐慌的。
• 被认为不适于“正规”投资组合的。
• 不被欣赏、不受欢迎和不受追捧的。
• 收益不佳的追踪记录。
• 最近有亏损问题、没有资本增益的。
耐心等待机会——等待便宜货——往往是最好的策略。
“投资是世上最棒的交易,因为你永远不必急着挥棒。
近年来,持有现金已经彻底过时了,却最终成为了逆向投资者选择的投资行为。
在危机中关键要做到远离强制卖出的力量,并把自己定位为买家。为达到这一标准,投资者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坚信价值,少用或不用杠杆,拥有长期资本和顽强的意志力。在逆向投资态度和强大资产负债表的支撑下,耐心地等待机会,便能在灾难中收获惊人的收益。
1.在这个世界里,所有聪明人对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只有一个“看情况”。
2.有效的资本具备三个要素:金额、使用期限、资金背后的智慧。资本的重点并不在于盈亏绝对值,而在于盈亏比例。
3.机会一直都在---去配的上它的事情。
认识预测的局限性&正确认识自身
我们有两类预言家:无知的和不知道自己无知的。——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
赔钱的人有两种:一无所知的和无所不知的。——亨利·考夫曼
关于预测的讨论表明,我们面临着两难境地:投资结果完全取决于未来发生的一切。然而,尽管在一切“正常”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有可能推知未来将会发生什么,但是在最需要预测的紧要关头,我们却几乎无法预知未来将会发生什么。
在这个世界里,所有聪明人对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只有一个“看情况”。
认为可以掌握未来的投资者会采取武断行动:定向交易、集中仓位、杠杆持股、寄希望于未来的增长——换句话说,即行动的时候不把预测风险考虑在内。另一方面,那些认为不能掌握未来的投资者会采取截然不同的行动:多元化、对冲、极少或者不用杠杆、更强调当前价值而不是未来的增长、高度重视资本结构、通常为各种可能的结果做好准备。
无论是进行脑外科手术、越洋竞赛还是投资,过高估计自己的认知或行动能力都是极度危险的。正确认识自己的可知范围——适度行动而不冒险越界——会令你获益匪浅。
我们或许永远不会知道要去往哪里,但最好明白我们身在何处。
很少有战略战术决策不受周围环境影响的领域。我们踩油门的力度取决于道路是空旷还是拥挤。高尔夫球手根据气流选择球杆。人们根据天气变化选择外套。投资行为难道不应受投资环境的影响?
从任意一对词语中选出一个你认为最能贴切地描述当前状况的。如果你发现你的标记大部分在左侧栏里,那你就要像我一样,看紧自己的钱包。
重视运气&多元化投资
摘录塔勒布书中的表格来总结他的观点或许是一个好办法。他在第一列里列出了一些容易被误以为是第二列的东西。
这种二分法实在太聪明了。我们都知道,在成功的时候,运气看起来像技能,巧合看起来像因果。“幸运的傻瓜”看起来像专业的投资者。
“我知道”学派的投资者预测色子的走向,成功时归功于自己对未来的敏锐感觉,失败时归咎于运气不好。当他们正确时,必须要问的一个问题是:“他们真的能预见未来吗?抑或不能?”“我不知道”学派的投资者采用的是概率论法,所以他们知道投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是听天由命的,所以对投资者的赞扬或指责应有适当的限度——特别是在短期内。
与对世界不确定的认识相伴而行的其他表现为:适度尊重风险,知道未来不能预知,明白未来是呈概率分布的并相应地进行投资,坚持防御性投资,强调避免错误的重要性。在我看来,这就是有关聪明投资的一切。
有老投资者,有大胆的投资者,但没有大胆的老投资者。
防守——重点在于避免错误——是每一场伟大的投资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
避免错误
设法避免损失比争取伟大的成功更加重要。
不要过度承担风险和杠杆,否则不利结果会摧毁你自己。
金融危机是见所未见的事件与无法承受这些事件的高风险杠杆结构相碰撞的结果。
后知后觉向人们展示了问题所在:期望是不切实际的,风险是被忽略了的。
市场就是课堂,每天在传授着各种经验教训。投资成功的关键在于观察和学习。
防止损失的最好办法是进行透彻而精辟的分析,并坚持巴菲特所谓的“错误边际”。但在市场繁荣期,人们担心的是错过投资而不是资金损失,只有老顽固才会抱着怀疑态度费时费力地进行分析。
危机中充斥着潜在错误:首先屈服并认输,进而退缩并坐失良机。在没有损失的时候,人们往往将风险视为波动,并且相信自己能够容忍。如果真是这样,他们就会顺应价格下跌,在低点时做更多的投资,继而享受复苏,在未来出人头地。但是,如果容忍波动维持镇静的能力被高估了——通常如此——那么在市场处于最低点时,错误往往就会显露出来。信心和决断的丧失,导致投资者在市场底部抛售,将下行趋势转变为永久损失,并且难以充分参与到随后的复苏中。这样的错误是投资中最大的错误——顺周期行为最不利的一面——因为它是永久的,也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投资组合。
犯错是好的吗?当然犯错不是好的,但它带来的经验,以及让我们学到的知识是好的,有的人感同身受的能力强,或者见微知著的能力强,他不用亲自犯错就能够通过前人的错误吸收教训获得经验,也有的人能力若一些,他必须亲自犯错才能够理解,才能获得教训。还有的人,总是犯错,却什么也没有得到,只剩懊恼与失败,总之面对同样的问题,同样的错误都会有不一样的结果,持续反思,保持敬畏市场,认真观察思考,才是根本。
避免大的错误,比成功还要重要。经历312,经历疫情的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意想不到,而在危机面前,所有人都变得渺小,保持开放,持续学习。有些内容看一次是看不懂的,这是正常的,因为我们的认知就在那里,每日进步,练习之后,某一天恍然大悟,它只是质变的过程,前边需要我们大量的积累。事实就是这样,知道然后去做就好了。
1.“为什么绝大多数人最终赚不到很多钱”—因为赚钱对他们来说其实不是刚需。花钱是为了赚钱(投资)。【多少次,追涨杀跌,花钱是为了什么?担心错过机会。实际上,机会永远都在】
2.耐心是一切成长的刚需。把当下作为新的起点,开始积累,着眼未来,活在未来。在习得任何技能的过程中都会有“难受”的地方,因此,选择正确的“难受”常常是关键。【记起原则这本书中,痛苦+反思=进步;核聚的思维编程里也说过,要吃正确的苦。王阳明在龙场悟道,也是因多次苦难。吃苦耐劳,这确实是真理。很多话,之前不会分解,自己是没有读懂的。】
3.“乌比冈湖效应”:社会心理学借用这一词,指人的一种总觉得什么都高出平均水平的心理倾向,即给自己的许多方面打分高过实际水平。用另一种通俗的说法,就是自我拉抬偏差。【之前读过那么多遍这本书,都没有查过这个效应是什么意思。这就不是真读书,幸运的是,我还能够回过头来重读】
4.从平庸走向卓越的最佳策略是:多维度竞争。知识改变命运,思考当然也会改变命运—这绝对不是空话。【如何活在未来,45分钟专注自己要做的事情,然后未来的这45分钟你就活在未来了。不论学习、工作、投资都可以制定策略,有策略是一种聪明的行为】
成长就是吃正确的苦,好的认知不断重复,记在脑子里,刻在心上。
增值的意义&合理预期
增值型投资者的表现是不对称的。他们获得的市场收益率高于他们蒙受的损失率……只有依靠技术,才能保证有利环境中的收益高于不利环境中的损失。这就是我们寻找的投资不对称性。
在投资中,一切都有利有弊并且是对称的,只有卓越技术除外。只有依靠技术才能保证在有利环境中的收益高于在不利环境中的损失。这就是我们寻找的投资不对称性。卓越技术是获得不对称投资的先决条件。
每一种投资的结果应该以你试图实现的目标作为开始。关键问题在于,你的收益目标是什么,你能承受多大的风险,你暂时需要多少流动资金。
明晃晃的秘密就在那里,因为简单,会视而不见,因为没有经历,不会感同身受。各自都不同的价值,舍去巨大的风险,通过学习获得经验。
最重要的事
成功的投资或成功的投资生涯的基础是价值,你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你想买进的东西的价值。
优秀的投资者却从未忘记,他们的目标是买得好,而不是买好的。
价格和价值的关系受心理和技术的影响,这是两种可以在短期内主导基本面的力量。这两个因素所致的极端价格波动提供了获利或失误的机会。为了得到前者而不是后者,你必须坚持价值的概念并应对心理和技术因素。
永远不要低估心理影响的力量。贪婪、恐惧、终止怀疑、盲从、嫉妒、自负以及屈从都是人类本性,它们强迫行动的力量是强大的,尤其是在它们达到极致并且为群体共有的时候。群体会影响他人,善于思考的投资者也会察觉到它们的影响。任何人都不要奢望对它们免疫和绝缘。
“定价过低”绝不等同于“很快上涨”。这就是我第二句重要的格言:“过于超前与犯错没有区别。”在证明我们的正确性之前,我们需要足够的耐心与毅力长期坚持我们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