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复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实际行动传承发展中国戏曲。1月18日,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黄梅故里”实践团队赶赴与黄梅戏渊源颇深的安徽省安庆市,对黄梅戏的发展现状展开走访调研。
部分团队成员合照(左佳 摄)
融入长三角,唱响黄梅戏
正值一月红火日,又逢实践出征时。1月18日上午,调研团队来到安庆市进行走访调查。黄梅戏成于湖北,扬名于安庆,在这里,戏曲氛围十分浓厚。有别于京剧的大气国粹,川剧的古朴厚重,黄梅戏更像是戏曲中的精灵,识遍人间烟火,用最生动的言语描绘出属于人间的爱恨情仇。黄梅戏具有鲜明的地方剧种特色,其形成过程中融合了多种戏曲腔调,各种戏腔交相辉映,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风俗戏。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大多对黄梅戏具有较高的喜爱程度,兴致高时会自己唱戏,也愿意带领家中下一代观看黄梅戏。这种喜爱受家族影响居多,大多是从小便在戏曲环境中受到熏陶,时至今日,他们仍然很愿意为黄梅戏的发展传承做出贡献。中年群体则表示对黄梅戏有所耳闻,但平时不会特意关注,也不会专门观看黄梅戏表演。青年人则普遍对黄梅戏关注度较低,更偏爱流行音乐等。由此可见,黄梅戏想要趋向年轻化,面向青年群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团队成员对路人进行采访(胡婧媛 摄)
倾心民俗文化,守护戏曲之源
为了更加深入透彻地了解黄梅戏的起源和发展,18日下午,团队来到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采访黄梅戏演员马腾老师。马腾老师是国家二级戏曲演员,祖母和母亲都十分喜爱观看黄梅戏,从小耳濡目染的他在16岁时慕名来到安庆,开启了十数年的黄梅戏生涯。在采访过程中,马腾老师向团队成员详细介绍了黄梅戏的起源和近些年的发展演变。马腾老师认为黄梅戏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文化,更是一种属于安庆人的独特审美,正所谓“人生如戏,戏如人生”,通过对黄梅戏的学习,不仅让他一生都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也拓宽了他看问题的角度,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人生思考方式。
在谈及现代戏曲时,马腾老师表示:“相比于小时候很多黄梅戏剧团到全国各地去演出的辉煌岁月,现在已经很少能在民间看到专业的黄梅戏戏曲表演了,在学习黄梅戏的过程中,我也一点点发现戏曲的美妙和精细,学习黄梅戏也是一个刻苦的过程。近些年来,为了不被时代落下,黄梅戏的演唱形式正在逐渐发生转变,像《邓稼先》等经典曲目也在逐渐走进校园。”黄梅戏舞台正逐渐谋求从传统戏曲到现代化的转型,演员们已经意识到传统戏曲如今缺乏年轻受众的窘迫境地,明确固步自封只会让戏曲走向没落,近些年来,在演好经典曲目的基础上,也有一些针对年轻人兴趣爱好特点开发的曲目,特别是每年举办的黄梅戏艺术节,都是希望能够给观众带来一场艺术上的盛宴,从而让黄梅戏更好地走向大众。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想办法扩大黄梅戏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迫在眉睫。
团队成员采访马腾老师(沈文 摄)
与“戏”为伍,用“爱”传承
结束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的采访之后,调研团队来到安庆市科技广场观看安庆市居民的黄梅戏表演。1月的安庆温度较低,团队到达广场时天色已晚。然而广场上却热闹非凡,有很多黄梅戏爱好者在寒风中坚持表演,调研团队对观看表演的居民进行了采访,他们表示,闲暇时来到广场上观看黄梅戏表演已经成为了安庆人的一种独特休闲方式,黄梅戏也在这样的不断传唱中得以扩大群众基础,实现创新发展。由此可见,除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地方色彩,强大的群众基础也是黄梅戏能够生生不息的源泉。
团队在科技广场上观看业余爱好者的黄梅戏表演(胡婧媛 摄)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不仅对黄梅戏的群众基础、发展现状、文化历史等有了较为深入透彻的了解,也对黄梅戏所传递的民族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此次安庆之行,团队成员收获颇丰,队员们纷纷表示:“青年大学生应该走出校园,多多关注民俗文化,切身体会戏曲艺术的魅力,领悟传统文化带给人的洗礼与熏陶。”复兴传统戏曲文化任重而道远,更需要吾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