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对于“感受力”这个词很着魔,从前是在一些绘本的书评里看到“……可以培养孩子的感受力……”,但是似乎从未认真地思考或者说,它在我心里没有激起涟漪,总之就是不重视。
直到前两天我突然发现孩子写作文难以开头,不会写。当我帮他讲解完范文,告诉他如何写时,他还是搓着指甲,整个身体紧缩,神情紧张地看着我说不会写时。我的愤怒简直要把我燃烧,结果没有控制好打了孩子,他委屈地哭了。但是我还是很生气,最后孩子还是写不出。都说只有无能的父母才打孩子,想想也对,在面对孩子的不会写时,我帮不了他,我懊恼、生气,当气没地出时顺手抽在了儿子的脸上。看着小小的个人儿睁着惊恐而愤怒的眼睛,死死顶住我且敢怒不敢言,只能抽泣。看得我又生气又心酸,曾经总听别人说自家的孩子如何如何等等,也只是听听,仿佛从来都和我没有关系。可是最近我几乎被孩子的学习搞疯,每次看到他都很心烦,有时甚至不想要他了。有两天看到他跟我说话我几乎不想理他,可是孩子没有隔夜仇无论大人对他做了什么,他转而又是笑脸与你相对。而我还在纠结他的作文与学习态度,从而心生厌恶感不想与他说话。
就在昨晚,孩子的作业写的比较快而且也很认真。在完成作业后,我带他去楼下的小公园荡了会秋千。回家的路上,他告诉我之前他从单杠上因脚滑掉了下来,都摔晕了。我突然很紧张,这些我怎么都不知道,还好没事,而且他愿意跟我分享他的事情。说明他的心对我打开了,那一刻他是放松的。
就最近的这些状况我一直在查看一些关于九岁之变的文字,希望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虽然正面管教有办法,但是针对每个家庭和孩子都有不同的情况,一些方法论只能借鉴。我突然觉得这一切还是在于一个母亲自身的水准或者是说修炼程度,而经验是比较难的,尤其对于独生子女妈妈来说,即使是多子女那么妈妈都得经历第一胎孩子的教养问题。所以听说或是借鉴别家经验都不太实用,但是,如果一个母亲有好的脾气秉性,无论何事她都是和善的,那么一切都比较容解决。因为当孩子有问题时她自己的情绪不会被孩子点燃,那么她就可以控制好自己的下层大脑,让上层大脑高效率的工作从而想到好的解决方法。通常我都是控制不了自己,总是被孩子的怒气点燃。所以我说一个母亲的修炼是最重要的。
就在昨晚,我终于收获了喜悦,高兴的是在我失望时我没了力气跟孩子发火,就是那种低低柔柔的声音让我跟孩子对话,我引导他编述故事,就是在那样的情况下孩子一下子打开了思路,越说越好,其中的精彩部分受每天早晨听的《彩色斑马》的影响。其实我有那样的平和是之前我实在是黔驴技穷失望的走出书房,心想不管他了。但是当我洗漱完,我又不自觉地走到了书房站到他身旁了。看看钟表,心里很着急,当时不知怎的就又开始唠叨了,但是声音很低沉,有一种绝望,但是又想试图能够点醒他。结果,说着说着,孩子的眼睛里有了光开始转动了。而且脸上渐渐轻松了起来并且有了笑容,一边应着我的思路一边手舞足蹈地续编着他的故事。我不时地给予他鼓励,那种鼓励一点也不牵强,因为故事确实很生动。故事结束看到了他一脸的轻松与喜悦,那时我问他感觉累吗?有没有觉得不那么难了?他笑着点点头,而且我一路观察过来发现,他由起初的紧张掰指甲到最后的手舞足蹈。也看出来孩子之前很紧张,所以,昨晚,就如我和孩子最后的谈心一样。他收获了喜悦同样我也有收获,我克服了自己不发火冷静地跟他讲话,他对写作文找到了感觉,打开了思路。我们都战胜了自己!
至于作文,我答应他今天抽空由他口述我执笔帮他整理出来。这一点我吸收了叶子紫老师的办法,因为她说起初孩子不会写时先引导孩子打开思路,可以家长代笔,对于小孩子来说起初整理思路与对付写字是一样的难题,可以先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记得当初听叶子紫讲课时就说到教会孩子如何写作文可以先从培养孩子的感受力开始,对万事万物有了感受才会有的说,有的写,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