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在那个落后的年代,家里要吃上一顿肉都要商量半天或者等到节日的时候,新衣服也基本只有有过年的时候才能穿上,每每过年的时候,孩子们都是天还未亮就早早起来了,为的就是尽早穿上自己的新服,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小小的得到就可以让人内心大大的满足。
生活也许本应该就应该如此简单并且充满小确幸吧。那个时候,清晨时光,还未起床就听到母亲在厨房切菜忙碌的声音,那种感觉叫做幸福,它让人内心是如此的踏实,感觉如在行云流水那般舒坦畅快;晚上的时候,一家人聚在一起,母亲还是忙碌着,父亲帮衬着,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温馨,母亲还一边哼着小曲,父亲也跟着符合着,孩子的我们是那么的快活和自在,这也许就是和谐幸福家庭的景象吧。
我们就这样过着最简单却相亲相爱的生活,岁月如斯。。。
后来我们离开了父母去了远方求学,刚开始初中离家其实不是很远,一个星期可以回来一次,然后是高中我们离家更远了些,学业不忙的时候我们仍然一周回一次家,每次回家心情都是那般的雀跃,天永远是那么的高那么的蓝,山永远是那么的芬芳那么的绿,家人的团聚,父母的关心似乎就是我们活着的所有希望和动力。
那时候的我们对物质似乎真的没有太大的苛求,一本新书,一个笔记本,一张明星片就足以让我们高兴好多天。
再后来,我们去了远离家乡几千里的地方上了大学,开始一个学期回一次家,最后我们一年回一次,每次回家我们仍然很兴奋,只是我们更多的时候愿意一个人独处在房间里,我们开始想很多属于自己的事情,和未来有关的事情,家乡的山感觉是那么的充满神秘感,不在那么纯粹,家乡的天似乎也不再那么高那么蓝了。
佛说,做人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无欲无求的岁月里,生活中总是可以轻装上阵去面对一切的事情,年岁的增长,生活扑面而来的时候,一个个青葱少年就那么在滚滚时间的车轮中成为了为生活奔走他乡满心奋斗前程的我们,我们再也不可能无欲无求,我们想要的也许不多,可是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不能不为了爱我们我们爱的的人们去努力去拼搏,我们再也无法停下追逐的脚步,父母的期待,年岁的增长,我们应该也必须以比父母老去更快的速度去努力,才能让自己心安。
焦虑爬满我们的心头,回家乡看父母和家人团聚似乎变成了一种奢望。
每每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日子里,似乎都看到了站在寸头翘首盼望我们回去的父母,明明知道没有回去,可为何他们眼中却还写满了企盼?
远离故乡的我们,长大后奔走他乡成了忙碌一族的你的游子们,愿我们努力奔着美好明天的同时,却不要盼着焦急地达到彼岸,因为,唯有心安,方可到达远方,故乡的父母对我们也是同样的企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