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什么行业什么工作,大致有两种工作状态:一种是按部就班,不避艰辛,尽职工作,我称之为苦干;另一种是勤奋工作的同时,还重视方法、技巧的巨大作用,有独创性地完成工作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称之为巧干。下面我就苦干与巧干分别对个人、企业和社会带来的影响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既是对我过去工作状态的总结,也是对我将来工作方向的指引。
首先谈苦干与巧干对个人的影响。
苦干使人身心疲惫,缺乏创造力。苦干就是按部就班地尽职工作,这样的人往往很累,因为他总是按老方法、老规矩或者自己臆想的“正确”方法办事。社会在进步,方法在革新,过去用老方法一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今天用新方法只要两天就能高质量完成;过去用老方法要几个动作才能完成的工作,今天用新方法只需要一个动作。老方法在今天就是耗费人力、耗费时间和耗费财力的方法,如果实践证明自己臆想的工作方法不是最好的,那么也是在耗力、耗时、耗财,所以苦干之人经常是吃力不讨好。如今对效率的要求已远远高于过去,用老方法或臆想的错误方法更是不可能完成今天的工作,而且很累。因为心力交瘁,苦干之人对工作缺乏乐趣,对身边的事习以为常,难以摆脱惯性思维的束缚,也就没有方法的创新。相反,巧干使人快乐工作,激发人的创造力。巧干实质上就是用最高效的方法高质量地完成工作,所以巧干的人很轻松,没有工作压力,不但不会觉得工作是负担,反倒把工作看成一种乐趣,一种艺术,一种享受。每当遇到一个新任务时,都当成是对自己的一个挑战,从而激发出无限的激情,攻克办法、创新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迸发出来的。
苦干使人的潜力得不到挖掘,工作能力得不到提高。世界上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有想法是做的前提,对一件事情没有想法或者有想法而不敢提出来,都不可能更好地完成它,那么个人在某方面的潜力就得不到体现,就更不可能有挖掘潜力的机会了。苦干之人一味墨守成规地做事,不愿意思考、分析问题,他的潜力是永远得不到挖掘的,工作能力也永远得不到提高,永远只能做些打下手不需要动脑的事情。这样的人事业得不到发展,一生碌碌无为。巧干之人却正好相反,他不断提出新方法解决问题,他的潜力得到了充分体现,并被不断挖掘,工作能力不断提高,职务得到不断晋升。这样的人事业发展迅速,一生大有可为。
苦干让个人价值得不到升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个人价值是与个人创造的价值成正比的,创造的价值越大,个人价值越大,回报则越大;创造的价值越小,个人价值越小,回报则越小。苦干之人在自己的岗位上,每天干着同样的事,没有因为他的苦干而创造更大的价值,个人价值没有得到升华,回报也不会得到提升。巧干之人不断地提出新方法解决问题,不断地给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点,不断地创造新价值,所以他的个人价值也在不断地升华,回报也越来越丰厚。
苦干消磨人的自信。因为苦干,个人的聪明才智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个人价值没有得到证明,继而妄自菲薄,越来越不自信,怀疑自己的能力,或者浮躁地认为自己不适合干这项工作。导致的结果是,前者心安理得的继续埋头苦干,后者理直气壮地去寻找适合自己的“理想工作”,可能穷其一生都在寻找。巧干之人却不然,他在工作中获得了极大的乐趣,不断地创造了价值,所以他相信找到了自己事业的归宿,相信自己能够在这项工作中有所作为,并将倾毕生之力于此项事业。
古人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只要巧干,你就会感到轻松,感到快乐,充满无限的创新激情,你就会真心地热爱这项工作并作出成绩,最终有所作为。所以工作是不选择人的,关键看你是否在用心巧干。这一点,我可以举一个人来佐证,大家知道意大利最著名画家达•芬奇,他的名作《蒙娜丽莎》享誉世界,但同时他又是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按一般人的逻辑:这些工作一定都适合他吧!好,就算都适合他,请问他是如何在短短六十七年里做成这么多大家的?把幼年的时间都算上,他平均每六年就要成为某个领域的大家。而还有很多人在自己的那一个领域默默无闻地专研了一辈子却无所建树,郁郁而终。试问:不靠巧干达•芬奇能成为一代大师吗?
下面谈谈苦干与巧干对企业的影响。
苦干不但不能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价值,反而阻碍企业的发展。如果一个企业要维持原样不发展,那么它的所有管理者和所有员工只需要苦干就行了,因为苦干就是一成不变地做工作,让企业的运转保持不变。但如今是个弱肉强食的激烈竞争时代,我们不发展,别人却在发展;我们不变得更强,别人却变得更强,终有一天会强大到足以把我们吞噬。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苦干只会让企业停滞不前,逐渐被他人超越直至被淘汰出局。为了生存,为了生存得更好,我们必须发展,必须变得更强大。
那么企业如何才能发展壮大呢?唯有创新。通过创新,企业能降低经营管理成本,增强产品的竞争优势;通过创新,企业将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优化,从而永远立于该领域的第一位置。创新又从何而来?巧干。只有巧干才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只有巧干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灵感,促使新发明新技术的诞生。
最后再谈谈苦干与巧干对社会的影响。要谈这个话题,首先要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说起。
从人类社会的角度来看,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社会是由千千万万的个人所组成的,所以个人的变化必然影响社会的变化,社会的变化也必然影响个人的变化。比如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成功的道路上,他的个人作用是不可抹杀的,可以说他对中国社会由封建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为这种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千千万万的劳苦大众从此不再受奴役,不再饿肚子,当家做主过上了幸福的日子。人们在新社会下生活水平提高了,得到了真正的实惠,自然愿意拥护这种社会,并努力学习和工作以使社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再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又比如,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使人类告别了使用蜡烛和煤油灯的时代,我们可以在清洁明亮的电灯光照下更加高效地学习和工作,反过来我们的高效学习和工作又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发展。再比如电动机、电话、青霉素、汽车、计算机的发明等这些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例子不胜枚举。
以上是比较典型的个人影响社会的例子,下面我再举一个普通的个人影响社会的例子,每个小家庭生育孩子的数量会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个人生活质量。如果每个小家庭都无节制地生育,会造成人口快速膨胀,一方面人均社会资源占有率必然下降,比如交通拥挤,粮食、水、住房、教育资源和就业岗位等的短缺;另一方面极大地加重了环境的负担,比如大量垃圾、废弃物的产生、温室气体的排放等,导致环境恶化,使生活环境越来越不适应个人的生存。如果每个小家庭都只生育一个孩子,会造成生育率低于死亡率,一方面社会劳动力不足,对实体经济造成用工荒,人力成本增加,企业创新能力减弱,使经济增长乏力,最终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生育率低势必造成社会老龄化严重,老年人基本不具备劳动能力,更缺乏创新能力,同时也加重了社会养老的负担,最终影响到个人生活质量。
由此可见,人口数量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我们今天实行的人口政策、节能减排、低碳生活就是利用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通过千千万万的个人的努力,使人类社会环境变得有利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
可见,个人影响社会,社会反作用于个人。个人积极地正面地影响于社会,社会必将给个人创造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条件。
那么个人如何积极地正面地影响于社会呢?除了做到以上所说的计划生育、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等友好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外,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促使新技术新发明的诞生。一个电灯的发明,照亮了全世界,给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可以说推动了人类社会跨越式的发展;一个杂交水稻的发明,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13亿人的吃饭问题,把中国人绝不可能解决的粮食问题,变成了很简单的事。由此可见新技术新发明对人类社会的极大影响。要促使新技术新发明的诞生,唯有巧干,这一点前面已作论证,在此不再赘述。
所以巧干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社会的进步,又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相反,苦干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个人也就享受不到社会进步所带来的便利。
以上即是我对苦干与巧干的一些看法,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足之处还望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