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指出了十八大以来,坚持党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坚持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系统谋划,推动城市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更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推进城市发展中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积极干事创业、担当作为。
准绳不偏,以民心为尺标定政绩。何为政绩?习近平总书记的论断振聋发聩:“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这绝非抽象口号,而是城市发展道路上不容偏移的基石。政绩观一旦跑偏,纵有“显绩”万千,亦如沙上筑塔,终将贻害深远,如此“政绩”,纵使数据光鲜、场面恢弘,百姓生活却未见真切改善,城市宜居度不增反降。必须牢固树立“人民是阅卷人”的意识,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最高评判标准,使城市发展始终沿着“急难愁盼—政策靶点—幸福体验”的闭环轨迹运行。坚决破除“重显轻潜”的认知偏差,警惕“数据政绩”对民生诉求的遮蔽,把教育资源均衡、医疗可及性提升、社区服务优化等置于优先议程,将城市发展回归人民。
量器不空,以实干为容积承担当。“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必须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来不得半点虚浮。”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需以党性为魂、以实干为要。城市发展非一日之功,必须摒弃“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的浮躁,代之以“钉钉子精神”与“绣花功夫”。规划布局,要看得远、谋得深,统筹生态涵养、文脉赓续、韧性支撑与智慧赋能;推进落实,则需察实情、出实招,分清轻重缓急,对紧迫问题立行立办,对长期任务保持战略耐心,步步为营,积微成著。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具备“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与“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唯有此般脚踏实地,方能将人民城市的美好蓝图,一针一线编织成可触可感的现实锦绣。
衡器不倾,以质量为砝码衡成效。最终检验政绩成色的,是发展质量本身。总书记强调:“不能脱离实际硬干,更不要为了出政绩不顾条件什么都想干。”真正的政绩,应是基础更牢、产业更优、效益更好、后劲更足的实绩。要拒绝华而不实的“花拳绣腿”,崇尚利国利民的“真功实绩”;要警惕急功近利的“大干快上”,倡导稳中求进的“善作善成”。当党员干部不再热衷于大拆大建、盲目扩张的“显绩”,而将目光投向老旧社区的温情更新、历史街区的保护再生、绿色空间的精心营造—这些看似“润物无声”的“潜功”,恰恰是城市生命力最深厚的滋养,是高质量发展最生动的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