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谈话
今天我们的行程在威斯敏斯特市区,乘坐大巴车游览伦敦市区,经过威斯敏斯特桥时,算是游览了泰晤士河,也看见了摩天轮伦敦眼。
伦敦,很多人向往的城市。我眼里的伦敦,沉浸在浅浅的金黄色光圈中,古老的建筑物和现代的人流完美契合。伦敦的建筑物和文物,博物馆,图书馆等都保存的很好,我们在大英博物馆里看到的中国瓷器,就像是刚烧制完摆上去的一样。伦敦跟其他现代城市不一样,他是独一无二的,是无法复制粘贴的。
在威斯敏斯特大街上,骑马的警察人员(Police strff)和双层巴士出现在同一个画面。
据说希特勒是学习绘画的,他很热爱艺术,舍不得破坏艺术,懂得艺术是人类的瑰宝。二战时,希特勒下令攻打英国时,一定要保护好文物,避开博物馆,力求保护好博物馆。因此,英国博物馆馆藏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旅行的人看的是好奇与不同的地方,逛大英博物馆,要有深厚的文化功底,才能静下心来慢慢玩味。我们为期8天的旅行,看到的是浮光掠影。
传说,大英博物馆,你在每一件藏品面前伫立一分钟,都要花60年的时间,可见博物馆藏品丰富。我们是跟团游,时间安排很紧张,预计三个小时的时间,除去排队,只有2个小时时间。
每个中国人都要到中国馆去看看,去看看被掠夺的艺术品,中国馆内的艺术品件件是珍品,我看不懂这些价值连城的藏品。在我印象中,博物馆的瓷器是暗暗的花纹,总会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大英博物馆完全颠覆我的想法,藏品保存的如此之好,色泽鲜亮,艺术价值非常高。
关于藏品在你家好还是我家好,对于一普通人来说,当然在我家比较好。对于有大爱的人来说,艺术是世界的,大英博物馆艺术品保存完好,让世界为中国的陶瓷叹为观止,也是对艺术的传承和延续。
其实我很想去希腊罗马馆,希腊是马拉松的发源地,他们崇尚运动。公元前,希腊运动比赛时要求是裸体,运动中每一块骨骼,每一块肌肉,充分得到展示。希腊人懂得运动美学,欣赏充满力量和健美的身体。希腊的雕像都是美得无与伦比,五官精致,身材健壮。运动员最好的时候,大多十八九岁,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候,希腊雕像艺术体现的就是这个时候。
罗马的雕像,不仅仅是青春胴体,还有罗马元老院的老者,脸上满是沟壑纵纹,身材松弛下坠。罗马接纳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美和真实。对于西方的文化和历史我懂得很少,认为西方的雕像和绘画,都是一些丰乳肥臀,充满肉欲的女子。艺术作品中,很多画面我都悄悄地直视。女子身体自然白皙,紧致富有弹性,对待自己的肉体大胆热爱,敢于追求自己的热爱。在绘画作品中,几乎看不到身体松弛下坠的老女人。
我很想冲进罗马厅,去看看人体的真实,事实上是想去看看自己。人都会老去,人生在世,也就几十年,年轻的时候,以为青春会永远停留,以为几十年很长,岁月无情,人最痴情。很多人用尽心血去运动保养,为了维持年轻的体态。随着人身体逐渐老去,怎样接纳自我?
我们怎样面对自己的身体?人终其一生都在为自己的存在而活。当我们不得不面对身体地变化时,我们不忍直视,不肯承认他的变化。我们不停地阻止身体地变化,直至无法伪装时,才会承认我们老去。
现代医学成就了我们,医美疯狂生长。身边的女人,个个都动用一切能力去微调保养。为其不变的宗旨是脸上没有皱纹,身材苗条。我在导引图上寻找着罗马馆,我想去看看古罗马人是怎么坦然接受一个人老去的躯体,是否是接受了老去,人才会有智慧。
我到了罗马馆,搜寻着我想看到的雕像,很遗憾,我什么也没有看到,更多的是身材完美,容貌完美的雕像。我对艺术完全是门外汉,我还得修行才行。我匆忙的走了一遍罗马厅,又回头走了一遍,我这一辈子都会在艺术之外徘徊吧!
如果要了解中国的文化,你必须要懂中国的传说寓言故事宗教等。如果到了中国的寺庙,你没有一点中国文化底蕴,也是啥也看不懂。对待西方的艺术也是一样,没有大量的阅读,没有深入学习文化传说寓言故事等,对待宗教不了解,想要了解艺术,怎么可能?就像现在的我,就是盲人摸象!
大英博物馆,蓝色的穹顶值得一看,是钢架网状的穹顶,千禧年开放的,穹顶把大英图书馆与各个分馆之间的孤立关系,联系起来,成为一个共性的空间。他很现代,和古典建筑相映成趣,抬头从穹顶往下扫描,时空交换,穿梭的人流也是自由切换,从古典到当代。
走出大英博物馆,我回头拍下了这张照片,这是博物馆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