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妈这个人,能说,好问。
我每周都和她探讨点话题,无外乎家长里短,公婆儿女;事业学业,上班读书;生活经验,炒菜做饭啥的。
《大宅门》,算是国剧里数一数二的经典了,里面的北京话儿非常的讲究,一些俗语谚语也是风趣幽默耐人寻味,有些说出来我还得仔细品品,还有一些是对子,我见识短浅,听了下句便有些豁然开朗的感觉。一次我在沙发上正看的津津有味,入了神,把百草厅门口那对联就念了下来,妈妈还在厨房料理,听到也是张口就来,几乎同时念了出来
“修合无人见,
存心有天知”
“其实《大宅门》的原型就是同仁堂,说的即是同仁堂的祖训: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要以诚信为本。”老妈解释道。“我问问你听过这个联没有?你听好了,
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没听过,但是这个好理解,说的是偏旁部首字形联。”
“这个对联是你姥姥当初看电视剧时说给我的,我当时和你现在的感觉是一样的。既然看电视剧,就得从里面学点精华。”
后来我查了这条对联,出处有三。
一云:
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能战。
伪为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合手即拿。
“骑奇马”,骑着一匹很奇怪的马,骑马的骑字,就是马字边有个“奇”字,所以是骑奇马。骑着最出奇、最奇特的马,就是龙驹。
“张长弓”,张字是弓和长字在一起,这都是一个字拆开来用的。“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能战。”单戈合起来就是个战字。
说有一藩王造反,下一个反书,说我的兵和将军都骑龙驹,射长弓,所向披靡。
“琴瑟琵琶”,这四个字有八个王字。“王王在上”,说我这儿个个都是王,我这儿有八大王,都是在你中国的上边。“单戈能战”,就是单手拿着戈,也能和你打仗,来下反书。
当朝有一个饱学之士在做大臣,一看这个战书,就给他对上了,说:“伪为人,袭龙衣”,亏你还想要穿龙袍。“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魑魅魍魉这四个小鬼,鬼鬼都在边上。
“合手即拿”,合字下边加一个手字,这就是个拿字。之后藩王未能来犯。
二云: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一个自诩“中国通”的日本人在城墙上挂出一支上联,挑战似地征对:
“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成战。”
面对侵略者的挑衅,有位中国百姓不顾生命危险,挺身应对:
“倭委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居边,合手共拿。”
三云:
张谊的《宦游纪闻》中载一幅古对:
“ 琴瑟瑟琶八大王,一般头面;
魑魅魍魉四小鬼,各样肚肠。”语言的伟大是现在人工智能没有攻破的,中国的汉字更是变化莫测,寓意深长,这也是汉字的魅力所在,表现在对联谚语上更是博大精深。
在台词和情景设置上,类似《大宅门》的作品并不多见。我以为国剧应宁缺毋滥,少一些就用一两个月拍出曲解历史的抗日神剧,少一些不具任何现实意义的你情我爱,多一些能让几代人铭记于心的经典影视剧,里面的精髓都能代代传下去,就像上面的那个对联。
任何题材都能拍出经典,国内也有不少的例子:说爱情题材有《金粉世家》,《橘子红了》说历史题材有《康熙王朝》《汉武大帝》,说到军旅题材有《亮剑》……老版的四大名著更是耳熟能详的经典,难以逾越。真心希望国内的电视剧走走心,让人看完在心里留下点什么。
于是这星期老妈在我看到《西游记》黄眉怪偷瓜一段的时候又问我:“听过
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这句话么?”
我摇了摇头,灰溜溜地去百度了一下:
乐山大佛景区凌云禅院中弥勒佛坐像,两旁的对联
上联: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下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小子,亏你还新闻人的肚是杂货铺那”
“准新闻人,准新闻人”我渐低声下气地说,后便会心的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