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倭委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对联的来源:
1900年,八国联军的铁蹄践踏我国领土,烧杀抢掠,无所不为,侵占北京后,在一间陈设华丽的大厅里举行所谓的“议和会议”。碧眼红发的洋人们正以胜利者的姿态高坐上首,趾(zhǐ)高气扬地谈论着;而清朝政府的官员们却低三下四地端坐下首,正虔(qián)诚地等待洋人们提出“议和”条件。会前,一个自以为“中国通”的洋人傲慢地敲着桌子,说道:“你们中国有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叫做对联;听说要求语句对称,严密工整。我现在出上联,你们可否对出下联?”这个洋人出的上联是:“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他利用了我国汉字部首的特点,道出了八国联军“八大王”“王王在上”,同时琵琶和琴瑟都是中国乐器的名称。八国联军的代表们明白了他的意思后,个个前仰后翻地狂笑起来。面对帝国主义者的猖狂,清政府代表们有的只好笑笑,生怕得罪他们;有的心中不平,却又无词答对。忽然,中国代表团的一名官员挺身而出,从容应对:“魑魅魍魉(chī mèi wǎng lǎng)四个小鬼鬼鬼犯边!” 魑魅是我国传说中山林里害人的妖怪,魍魉也是传说中的怪物名字。魑魅魍魉合起来常常是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而它们的偏旁都是“鬼”,“鬼”是我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者憎恨而用的称呼。爱国的中国人借此怒斥了八国联军是“四小鬼”“鬼鬼犯边”。应对完毕,侵略者个个瞠(chēng)目结舌,哑口无言
另一传说:
传说八国联军进犯中国时,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屈膝求和。议和会上,有个洋人代表公然提出上联要求答对:
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八国联军本以为无人能对此联,想借此羞辱一下清廷。但当时清朝的一位官员昂然对出下联:伪为人,袭龙衣,魅魑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这幅对联是典型的拆字联。
上联“骑”字拆开为“奇”和“马”字,
“张”拆“长”和“弓”,“琴瑟琵琶”四个字上面有八个王字,八大王意寓八国联军。上联暗含侵略者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而清朝官员巧用“魅魑魍魉”四个字中的“鬼”都是在边上,“四小鬼鬼鬼犯边”意寓八国联军贸然侵犯中国的边境。这一妙对可谓有力打击了八国联军大举侵华的嚣张气焰。挑衅者听罢愕然。 这就是中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