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清明节,似乎我今年对清明节有更深的感触。看了好几篇文章都是写“中国人为什么要过清明节”的,无论是寄予哀思还是缅怀亲人,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今天早上又听了樊登讲的一本书《善终守护师》,让人们更平和的去看待死亡,去接受死亡,这是自然的规律也是人的另一种存在。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经历的事儿也越来越多,似乎明白“四十而不惑”的某些意义。这几年外婆、叔叔、爷爷的离世,以及身边同事、认识的朋友的离去,以及看到321空难的结局,似乎一下子明白了很多道理,虽然说不清道不明白,但是在心理上不知不觉中有了一丝丝的变化甚至坦然。
记得去年爷爷去世时,我们都回去了,从心里说我们没有表现出那种深切的悲伤,因为我们知道除了悲伤更好的活着,处理好现实的事情,是对逝者的尊重和安慰,也是转悲伤为继续热爱生活的一种方式。因为我们也坚信爷爷只是去了另一个世界,他一直活在我们的心中,我们日常谈起的话语中,不需要太直白的表达和思念,而依然是我们生活中、我们日常中的一部分。
今日清明,给缅怀亲人有了一个特定的日子,让我们将心底的那一份思念今天显现出来,表达出来,用烧纸上香的形式承载着我们的某些情意和情感,但是思念和铭记永远不止在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