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以普通人为代表,他们没有名校光环,没有家族傍身,没有过硬的智商和情商,也没有才华横溢,更也没有太苦太累的创业经历,他们只是在自己领域按部就班努力着的普通人,当然,他们是优秀的,但他们是优秀的普通人,也是大多数人踮起脚尖就能够到的距离,本文仅以此展现一部分人的风貌,与大多数普通少年话话家常,至于此后涉及人生的大命题或者个性爱好和价值,在本文中不做深入探讨。
——————————
所谓平均收入,自然是有高有底的,但平均数字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当下的普遍意义上的个人时间价格,也就是说,某一个人的月劳动小时数的社会价值。“90后毕业三个月内平均月薪5437,三年后平均月薪8644,”我看着坐在对面的想子,笑吟吟地念道,“你拉高了不少啊,说说,站在同龄人收入地金字塔顶端是什么感觉?”我半是调侃半是认真地敲敲他桌上的咖啡,观察着他的反应。“学姐你又不是不知道,赶上工资涨上来还行,但是不像人家那些公司的有后劲。”想子无奈白了我一眼,端起咖啡一饮而尽。
想子,民航院校本科,2015毕业,92年出生,事业单位,北京户籍。上个月工资条显示,实发工资16345,公积金上交936,单位补贴936,月中活动保障奖金3587,本月合计到手收入20868。他并不是一个特例,也不存在因为特别优秀升职加薪,他是这些人中的一员,虽然在同入职的同事中被称为老大哥,但原因是“我复读了一年,年龄最大啊,其他同学多是93年,还有94年”。如今,他们收入基本一致。
我想起6年前,自己本科毕业前后,认识了一个听起来特别牛逼的老乡,她在大学期间外语学院担任班长,暑期辗转于各大行业内实习,面试富士康的时候,对于面试官提出的“我们来一场纯英文的面试吧”,敢好不犹豫地回答“No problem”。对于理工科出身的我们来说,她简直是一种光环中的存在,我记得我们边吃边聊,聊着她的意气风发,也看着她Offer到手的眉飞色舞,聊到最后,很自然的问道:你签得多少,“三千五啊”,我一怔,不由看向同学院的邻座,发现对方也在望着我,2011年,普通高校应届生一般工资3000左右,她的3500不算低,可要知道,作为重点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在那个就业形式严峻的年份,我俩大多成绩平平甚至挂科同学依然是签4000+的底薪,更遑论那些奖学金优秀班干英语好的优秀生了。我们对视一眼,迅速移开目光,却也知道,她所有的传奇都褪下了光环,即便再有心理预期,我也是第一次这么真真切切的意识到,行业差距是如此的现实。
当然,我不认为,这个老乡后来发展会有什么,作为个人能力突出的代表,她绝对不会落后于我们任何一个人。但是,无可否认的是,即便时至今天,传统企业与互联网的薪水差距始终明显。对于大多数普通同学来说,行业水平决定了收入的起点,从某一定程度上来说,印证了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可是选择本身,就要依靠努力。想子是北京生源,依然是来借助复读一年来撬开民航院校的大门。对于那些非京籍的人来说,该专业的高考门槛已直逼985,让我这个原本211出身的人,不得不感叹他们的卧虎藏龙。今年有同学帮他家里人问到相关志愿,以651的分数,我思索良久,决定坦白以待:你首先得有放弃名校的魄力,然后要在18岁的年纪,就确定了把自己扎根在了一个行业内,从此不在留恋外面的花花世界,升职加薪与你无缘,但基本温饱足以保证。入大学之初基本上就放弃了考研,因为较高的就业率带来的弊端就是,他们一开始就直击目标,极少有人想到进一步的进修。对于普通人来说,靠个人奋斗来实现事业单位或大型国企的晋升,不是不存在,但由此带来的个人收益,在全部付出的努力面前,收效甚微。
此后,我又问了下互联网的舍友。90年,坐标北京,工作6年,数次跳槽,如今工资20000+,加上兼职收入月入30000,但用她自己的话说:不敢生病,不敢倒下,长期敲代码导致颈椎不好,不敢去看,最近想要小孩,要减少工作量,可是工作量减少意味着收入减少,表示压力很大。
她跟想子,均为本科毕业,虽然看起来相差两岁,但实际工作年限相差4年。这是个人教育经历决定的,她的经历贴近IT 中88.89这一部分年龄的经历,而想子,贴近92,93年。这是一个,她始终没有户口,大多数IT从业者,是没有拿到北京户口的,所以她提到小孩将来上学,也是她担忧的一部分问题。而想子所在的群体,都是拿到户口指标的。这是不同行业的性质决定的。我今天想说的是,他们的工作,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但同样的是,都是发展势头向上并且在未来几十年,是走上坡路的行业。以上所述,只为了展现亲身接触中冰山一角,不做全方位大数据的深入探讨。
最后,我始终认为,工资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每个人都要选择不同的路,适合的为最好,但收入却是印证生活的一个重要标签,话说,我是不是也该好好想想,挣钱这件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