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回看了互加生命教育第七讲《种下一颗种子》,安妮老师温柔而甜美的声音带着我们了解了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乡村娃娃播种的画面,我仿佛回到了孩童时代。
当我上小学开始,我们的学校里每班都有一块地,我们在那里不同季节播种不同的农作物,老师除了教我们怎么播种、怎么锄草、怎么浇水外,其他的没有给我们讲什么。对于我这个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孩子来说,我的小脑袋里随时都有很多的疑问?记得有一年我们全校种植园里栽姜,我就问了老师一个问题:老师,姜为什么一月份就播种而不是在种玉米再栽?老师当时没有正面回答我这个问题,而是反问我:你怎么有那么多为什么呀?为这事,全班同学还笑了好几天,当时觉得挺纳闷的,晚上回家我又拿这个问题问我妈,妈说:姜和玉米不同,姜要在土里呆很长时间才能发出白白胖胖的芽,而玉米种下去几天就可以发芽了,因此姜要比玉米提前约两个月栽收成才会好。她虽然只是一个农民,基本上不懂生物学的专业术语,她的这些回答完全是来自于经验,但她的回答基本解开了心中的疑团。后来到中学里,我知道了每一种植物都有它独自的习性,姜和玉米的繁殖方式不同,繁殖器官也就不同:姜是用茎繁殖,属于无性繁殖;而玉米是用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繁殖。他们播种所需的温度也不同,因此播种的时间也就不同了。
在我们那个年代,一般乡村学校都没有图馆,更没有网络,所学知识几乎都来自于课本,来源于老师的传授。所以误认为老师都是万能的。后来我随着学习的深入,慢慢的知道了一些生物学知识,也尝试着将课本上学到的一些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从此埋下了一颗生命的种子。
当我高中毕业选择专业,我义无反顾的填上“生物学”专业。但命运似乎跟我开了一个小玩笑,先是估分填报志愿时分数估低了,本可以上一般本科院校的,结果只被一所专科学校录取。当我专科毕业时遇到一个好机会,可以直接报考云南师范大学的本科,我报考了云师大的生命科学系。命运又再一次跟我开了一个玩笑,那年师范大学将我们专升本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专业学全部集中在化学化工学院的一个班里,取名为“科学教育专业”,成为云师大历史上第一届科学教育专业班的学生,从此认识“科学教育”的内涵。在那里,我们主修大学物理、生物及化学专业方面的大部分学科,还有自然地理、大学英语等师范类的所有基础学科。虽然学得很累,但我们学得很认真,全班72名同学全部都顺利地拿到了学位证。记得有一次物理化学老师说:《物理化学》这门课,只有化学专业的学生是本科班开设,而非专业如生物学专业是硕士研究生才开设,所以她很同情我们。正因为这两年的本科生漄,磨炼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毕业择业时,我又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自己喜欢生物学教育岗位,走上了高中生物教学岗位。至今为止,我从来没后悔过我的选择,因为我热爱生命,这颗小种子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就种下了,它会伴随着我一生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