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朋友都说,小学一年级很重要,家长要忙晕了... 父母不督促,小孩子不写作业;父母不检查,作业成错题库。
我也一直为儿子即将要上小学而做着进入战场的准备。但是,当今天看到“不管”是最好的“管”这个观点,尹建莉老师用大量的事例说服了我。从现在起,践行“不管”是最好的“管”,半年后儿子进入小学,让“不管”是最好的“管”,成为铁铮铮的事实。
说实话,有一阵子儿子放学后,我不知道他在家干什么,我都有要在家安装摄像头的念头。我希望他能每天花点时间安静下来写写字,担心他一回来就看电视。不清楚他做了什么的感觉,让我觉得之前做的努力要白费了。还好,他的老师制止了我。
如果这样继续发展下去,当儿子上了小学,我无法时时刻刻放学后陪伴他的话,会是什么样的局面呢?我会过几分钟给儿子打电话确认,他做了什么作业,什么作业还没做。他会嫌妈妈啰嗦。回到家第一件事情,我肯定会火燎燎地检查作业,把儿子当做写作业的机器。儿子觉得妈妈不相信他,不给他自由... 而一个人最爱的,不就是自由吗?
今天真是很庆幸,不仅看到这本书上的观点,而且我能写下这篇文章复盘来进行更进一步的思考。如果没有这本书的阅读,半年后,我一定会把自己钉在“对孩子严加看守的妈妈”之列。
记得我小时候,父母工作都忙,幼儿园小学接送都是零星几次,更不用说监督和检查作业了。但是我跟我哥都能自觉地写完作业,从来没有出现过拖拉到深夜、等父母催促才完成的状况,而且成绩在班上也是名列前茅的。现在的父母是怎么了呢?重重把关,还不一定会有好结果。
每个小孩都是一张白纸。一张白纸,意味着他可能50%的几率主动完成作业,50%的可能性对作业不当一回事。那怎么能够让他从负面的50%转到正面的50%几率上来呢?
我认为,对于做作业这件事情,老师的态度是引导线,可以像领头羊一样“牵着”孩子主动完成作业。家长的态度是防守线,家长不要来搞破坏,尽量给予良好的环境。孩子在学校的时候已经接受了“回家需要第一时间完成作业”的观点,如果家长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做好属于自己的事情。
什么叫做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藏好iPad、切断电视、父母在边上陪伴或经常关切地询问和检查吗?目前我也还不确定是否需要给孩子排除一些干扰,但是我会从“无为而治”开始。毕竟我也是从“无为而治”过来的。
想要拼命把沙子握在手心里,它越是要溜走。让我从现在开始,开始践行,给予信任和自由,必要时也在边上设好围栏。
学习,是他的战场,我不过是递弹药的。但是,弹药要充足,递弹药的速度合拍,手势要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