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校友会起草庆祝大会讲话稿,一整天沉浸在波澜壮阔中,遥看当年,一个个振聋发聩的大家,俱往矣,一件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如今名存史册,成为令人惊叹的壮举,波澜壮阔的史诗。
追根溯源到清光绪年间,我们母校的前身便以“求是”命名,后莘莘学子无不以“求是”为训,如此,学业、研究、工作,事业,得以精进。母校不仅给了我们安身立业之根本——文凭,更是给了我们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的精神得以滋养,我们的灵魂有了皈依,我们勤奋、踏实、认真、不张扬,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手头的事情无论大小,我们在普通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在平凡的人生中脚踏实地,在各自的领域诠释着与时俱进的求是精神。
母校是一面旗帜,一座丰碑。在120年的办学历史中,风雨兼程,筚路蓝缕,几经沧桑,几度沉浮,但文脉不断,自强不息,始终秉承“求是、创新”的精神,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如今50余万校友遍布全国和世界各地。我们不由得为浙大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
在母校120周年校庆活动之时,藉此机会,让我们记住这一切——
“求是书院”的启程,抗战时期的烽火,“文军长征”的艰难,“东方剑桥”的辉煌,新中国的院校调整,二十一世纪初的四校合并。
让我们记住这位老校长——
竺可桢先生,哈佛大学博士,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
1936年到1949年担任浙江大学校长13年。在抗战的艰难岁月,他选择了举校西迁办学的壮举,在敌人的炮火下,历尽艰辛,带领浙大师生跋涉2600多公里,遍及浙赣湘桂闽粤黔7省,五易校址,坚持办学长达7年,直至抗战胜利。后人将他与蔡元培先生并称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