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的标准

正法的标准:三法印。

  • 佛教原始典籍之一的「杂阿含经」记录诸比丘教导阐陀的内容,为无常、无我、涅盘寂灭三者,后来龙树在「大智度论」中将这个合并称三法印,如果一个「法」违背了这三个标准,它就一定不是「正法」。具体来说,这三者是:
    1)无常:除了变化本身,没有什么是永恒的,这个好理解。
    2)无我:没有什么事物是自由自主的。所有的存在都没有自性,只是因缘聚合在了一起。这个其实也好理解。
    3)涅盘寂灭:如果有人许诺修行佛学有什么好处,成佛了能得永生不灭,永享安乐,这一定不是正法。事实上「涅槃」这个词在佛陀时代之前早就有了,我们现在普遍认为这是一个好词,虽然当时的人们也认为「涅槃」是一个好词,但我相信,对「涅槃」为什么是「好」的理解,现代人和当时的人应该是完全不同的。当时的人们有两个概念,就是「轮回」和「活着就是受苦」。这不是佛陀原创的,而是古印度婆罗门教的,这两个概念放在一起,就变成了自杀也解决不了的永恒地受苦,因为自杀之后会继续轮回,人只是换了一种生命形式受苦而已。于是当时就有各种修行方法宣称自己可以帮人脱离苦海,达到「涅槃」,跳出「轮回」,于是永远没有了「活着的种种痛苦与烦恼」,于是人们想象「涅槃」应该是一种极乐的状态,因为没有苦嘛。但是佛陀就站出来说「涅槃」是「寂灭」的,是没有色、声、香、味、触、法的空,是永无来生的虚无。而现在多数人认为的「涅槃」的意义,大概是重生,比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好像人生找到了新的意义,更积极,更厉害了的感觉。我不知道这个词的含义是怎么演变至今的,不过我相信如果按照现代人的价值观去看佛陀所说的「涅槃」的含义,应该是不会认同的这种价值取向的。

  • 其实更进一步,佛陀根本不关心「涅槃」状态到底是怎么样的,同样在「杂阿含经」里,婆蹉问佛陀一个完成梵行、得到解脱的比丘死后会往生何方?佛陀回答,无所谓往生不往生,你这问题没有意义,就好像你前面烧着一堆火,柴没了火就灭了,你问我火去哪了,这问题没有意义,火灭了就是灭了。

  • 知道了这三个法印,我们基本上可以判断哪些说法不是佛法了。

    •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正法,违背了诸行无常。
    • 「我有什么愿望可以去求神拜佛希望能得实现」不是正法,违背了诸法无我。
    • 「西游记里描绘的西天极乐,佛与菩萨排排坐」不是正法,违背了涅槃寂静。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天读完一本书,听上去有些疯狂,但对我来说不算一件太困难的事,除了对大多数小说无法忍受之外,从《微积分之倚天屠龙》...
    王佩阅读 3,325评论 2 22
  • 高考结束了,对于结果一般吧,可是填报志愿却出了问题,我报了一个我不喜欢的学校,于是乎,每天都在自我堕落,沉溺手机,...
    浅思若阅读 278评论 0 0
  • 今日观点:《庄子》版本的流变 今天我们看到的《庄子》并非原貌,而是晋朝学者 郭象 做的删节版,只有原始版本的一半...
    爷有蔓草阅读 511评论 0 0
  • 每件事情根据其重要程度,在我的心里就占据不同的位置,并且拥有不同的分量。没有完成的时候,这种分量是负担,完成了就是...
    WEI_曹蕾阅读 20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