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25、6、16)中午小聚,甚欢,略略喝点陈酒,虽不多,但兴奋度递增,放松心情,抛开杂念,酒友们开始海宽天空、无话不谈。
一原来的企业潘姓老板提及:“C老师,你父亲原来办起的玻璃厂,后来怎么就没啦?”
我则应付地:“原因复杂呢”。
而另一曾经的布厂老板则问:“C老师,我从来没听说过你父亲当过厂长么”。看我不语,他便追问:“究竟是什么原因呀?”
我说:“我的父亲是个正儿八经的企业老板,只是他太过低调而已”。
其实,我的父亲是个很出色的当家人。
上世纪50年代初,小河镇南的石桥水闸,便是我父亲的杰作。当时只有18岁的他便是这项工程的总负责人。生前,父亲总是以此为一生的骄傲而沾沾自喜,常常把笑意挂在嘴边而自豪不已。也因此而建立了“魏村石工队”,为魏村地区建筑行业的规范化管理而立下了汗马功劳。(注:魏村桥工队、魏村修建站等前身)
大概1977年间,父亲便以魏村砖瓦厂的名义,建起了该厂的附属车间——玻璃车间。并担任了车间主任,后于1979年,更名为“魏村公社玻璃厂”,父亲担任了玻璃厂的厂长。(注:《魏村乡志》P79)
我述说着父亲的生前一些往事,酒友们肃然起敬。
那位潘老板,频频点赞着我的父亲:“你的父亲是一个很有水平、很有能力的人,特别是待人接物方面,更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当时在魏村是个很有影响力的人呢”。
那位布厂老板对我竖起了大拇指,笑着说:“怪不得,你也这么优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