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几个生活中的现象触发我对智乐课堂的反思。
现象一:有个90后的小姑娘,因工作之便,常搭乘我的小车,讲述她买烧饼、买小菜、买生活品忘带现金,小商小贩要求微信支付的经历。
现象二:课间休息时,在班主任办公室总听到老师训斥学生深夜或上课玩手机。
现象三:一向认为自己课堂风趣幽默、讲解透彻、方法灵活、声音洪亮等具备多种课堂操控能力的我,学生听我课自信不会发生睡觉或玩手机现象,曾允诺领导若有1人睡觉,便可给我一个耳光,2人两个,依次类推。但结果我食言了,今天上课时被班主任撞进课堂收缴了一台正在看电视剧的手机,昨天上课有2个学生,因为睡觉,一堂课我提醒了3次,事后调查,晚上玩手机睡得太晚。
现象四:学校这两天停课搞文体艺术节,对于部分没有节目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心灵的放纵。有用手机拍照的,也有用手机在树下看小说、玩游戏的,但不带手机真正看活动的人较少。
针对玩手机的现象,这是学校政教管理问题,我不想做较多的阐述,但综合以上现象,足可以得到一个结论:一机在手,乐享天下。教学何不投学生所好,搭上时代的高铁呢?在智乐课堂的反思中,我想谈几点大胆的猜想,供大家商榷,不当之处,请各位谅解!
猜想一:校园网络全覆盖 平板电脑入课堂
学校公用电话机,常常无人问津,给一台不能上网的手机,学生往往不屑一顾。既然如此,不如每人拥有一台平板电脑,学校可以考虑统一购买。教师上课谢绝使用粉笔,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十"能力。我理解这种"互联网十"是+教育,教育以互联网为平台,借助它的魅力达到教育的目的。学生在学校学习无非是学做人和学知识,我在这里谈的是如何让学生学到知识。
一、课前预习
老师不需要做预习案或导学案,可以在课堂上指定网站查找资料,建立对知识点的认识,各人记下预习中问题,然后小组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等待老师答复,老师也不需要在黑板上指指点点,让学生通过电脑程序"名师点拔"栏去自动查找。这个程序需要老师预先设好,最后老师这边终端能看到学生学习进度、预习情况、习题正确率。
二、授课过程
智乐课堂是智慧与乐趣在课堂的高度融合。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传授知识,充分发挥小组讨论作用,对教师预设的视频进行解惑。也可以在教师的软件中设置几种传授知识的方法,供学生选择。学习完毕后必须设置课堂检测,老师可以通过软件终端,发现学生当堂知识掌握情况,最好能有个人情况和分题情况说明。学习过程可以图文并茂,课件或网络平台可以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炉。乐在学习过程,乐在视频观看。
三、课后反思及巩固
智乐课堂的核心是学习效果。我个人认为学习效果的最佳检测方式便是由学生命题,组成题库,再由教师整合编写,学生在网上随机做题,就像考驾照一样,这样做多了,自然熟能生巧。当然,备课组也要有自己的试题库,用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教师的教学效果。乐在每个人都可以命题,教师只是资源的整合。
猜想二: 课堂教学无纸化 竞技比拼多样化
丢掉传统课堂的粉笔,教师游走于学生之间,不再是"老师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台下听得昏昏欲睡"。每个学生都有一台APP电脑,完成课堂教师的学习任务,还可以创造性思维,自主命题。导学案、作业、巩固练习在网上均可以自主完成,实现无纸化课堂,就像教师的远程培训一样,所有作业网上完成。这样做不仅可以为学校节约纸张,而且培养了学生电脑动手操作能力,整合学习资原的能力。
教师教学比武活动若采用这种模式,比武就不单是教师个人的素养和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就取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的课堂操控能力。竞技比拼也不单单是教学比武能说明的问题,任何课堂作秀都是徒劳。
智乐课堂是现代教育的需要,互联网是现代教育的趋势,知识信息的高度爆炸是互联网的特征。未来教育一定与科技相关,谁能赶上教育信息化的高铁,谁就能获得未来教育大门的钥匙。我没有丢掉粉笔,我的主阵地依旧是讲台,从传统课堂到智慧课堂,我是否还有很远的路?我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