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检查看看——你的麻痹机制仍在发挥作用
佩玛·丘卓在《当生命陷落时》中有一句名言:“只有一再地暴露在毁灭的边缘,我们才能在自己身上发现那坚不可摧的东西。”
当天气风和日丽、事情一帆风顺时,我们没有变得更好。当事情分崩离析,我们把碎片捡起来时,我们才会变得更好。
令我们麻醉的所有方法
不要去想它们,或因自己的麻痹行为自责——关键在于知道你的麻痹行为是什么。
麻痹vs安慰
首先,你必须意识到麻痹正在发生。
问问你自己,你的自我关怀是什么?
你为什么会麻痹
麻痹时,我们会与内心保持距离。最终的结果是我们渐渐远离了自己的人性。
如何解决它——你能真正使用的八大工具
1、当那些情感出现时,把它们大声的说出来。只挑一个词,比如“悲伤“”欢乐“或”怨恨“。
2、我喜欢称之为”受控的情感冲动“。
有控制的情感冲动或创伤释放是疗愈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赶走情绪的唯一方式是接纳它们,感受它们,然后让他们离开。你的感情是信使,它们希望被倾听、被尊敬,然后被释放。
3、理解你的经历可能是混乱的。
4、首先接受你的情感是值得存在的。
你认为通过忽视自己的痛苦能减轻别人的痛苦吗?并不能。
情感和情绪的产生仅仅是一种身体上的需要,要是试着接受了这一点会怎么样呢?
5、注意你是否接受了别人给你开的感情处方。
要明白你的感情是你一个人的,不能任由别人差来遣去。
6、对它们(自己的情感)感到好奇。
对自己的情感感到好奇时,我们便打开了一闪身如挖掘内心的门,同时也允许我们体会自己的感觉。注意,我没有评判自己的感觉,我只是好奇为什么。
7、直接说出你的感受。
孤独是最令人沮丧的情感之一。
你是否选择通过不与任何人接触来麻痹自己的感情?你是否把自己的情绪都藏在心里,不让别人知道?
8、学会信任自己和自己的情感。
我可以向你保证,你真正想要得到的东西(让那种痛苦平息),就在你允许那些情绪出现的彼岸。
真正的难关
我无法控制我的感受,但我可以选择如何回应它,或基于它选择对待别人的方式。
但我能肯定的是,这种火焰(这种痛苦和悲伤以及所有其他情感)是我们所拥有的全部。这是我们能体验到的生命之美的最有意义的证明。
在孩子面前表达情感
孩子们需要榜样,这样他们才能明白,当悲伤的事情发生时,重要的情感可以分享。所以请以身作则,向他们展示如何信任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吧。
改变麻痹的习惯对你的幸福至关重要。你生来就有韧性,能够应付生活中各种的困难,你完全可以在那些艰难情绪的彼岸茁壮成长,真正的强大来自直面你的苦难而不是远离它。
第四章 比较和绝望——永不落幕的心灵指责
比较,低自尊有它构成。
如何解决它
我永远也不会告诉你停止与别人比较,问题的关键在于管理它。
把你的自信和满足建立在对别人短处的感知上,并不是一个健康的获取自尊的方式。
亲近你的成功
你每隔多久会花时间为你的成就自豪?
列一份自豪清单,在说明自己是如何完成清单上的内容时,不允许做出任何限定或使用接口。然后看着你的清单,对自己说:“我做了这一切,我做了所有这些,我为自己感到自豪。”
允许自己沉浸在对成就的满足中,将有助于你管理那些让你垂头丧气的比较。
控制你能做到的
在现实生活中,你可能同样需要取消对某些人的关注。很明显,你无法摆脱那些触发你的“比较情结”的人,但想想谁可能身处你的友谊圈边缘。
任何触发事件都能叠加起来,形成你对自己的整体感觉。
励志的真正定义是:引起或唤醒一种感觉或想法。
第五章 你生命中的毁灭之战——自毁
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自毁。
有意识的自毁者知道他们所做的事情正在损害他们的生活,而无论如何他们都选择这样去做。
无意识的自毁者实际上并不知道他们的行为是在伤害自己,让自己更加远离想要得到的生活。
我们这样做有几个原因:
一是要做真正能实现我们目标的事情,无异于和脆弱一起跳艳舞。
二是你就是不喜欢你自己。自我厌恶通常会导致一些行为,从而在你的内心中强化对自己的糟糕评价。
动力的缺乏导致积极性的缺乏,打破这个习惯非常具有挑战性。
如何解决它
承认并讲出来
问问你自己:我到底在逃避什么?
开始着手做
现在列出两份清单
1、列出你真正想要的东西,可能是赞赏、认可、自由、安宁、亲密和人际关系。
2、列出一张患得患失清单,例如:也许你想要是一段健康的关系,然而深入想想,你发现自己想要的是亲密。
弄清楚你到底害怕什么,会让你更接近并治愈它。不弄清楚是什么绊倒了你,你就不能解决它。
请求帮助
采取行动
更具体的说就是,采取不完美,可怕却勇敢的行动。
很多时候,直到从自己一手策划的生命爆炸中捡起自己的残骸,你才能意识到自己在自毁。
自毁是一张一次又一次将你送上自我厌恶之旅的单程票。不要让它困住你。
第六章 感觉像个骗子——冒充者综合征
冒充者综合征指的是人们固执地相信自己缺乏智慧、技能或能力。他们确信别人的赞美和对他们成就的赞赏是言过其实的,并把自己的成就归功于机会、魔力、人际关系和其他外部因素。
冒充者综合征是你内心的自我批评的一个特殊部分它可能比你认为的还要常见。
它从何而来
我几乎可以保证它来自我们的文化——一种极度轻视女性的成功和智慧的文化。
如何解决它
面对真实
通过给予周围的人一些信任,知道他们不太可能完全被你彻底愚弄,你会意识到自己实际上拥有一些无可非议的技能和专业知识。因为,听着:你确实拥有
注意你的语言
大声清楚地向别人表达自己,这样做不是为了别人好,而是为了你自己。
第一,你要学会倾听喋喋不休的内心自我批评;
第二,你离改变你坚持了几十年的想法、新年和模式更近了一步;
第三,倾听你内心的自我评批评,感谢它把自己必须说的告诉了你,然后继续前行。
允许自己使用那些不贬低你且不会让你自认渺小的语言。你可以为自己的努力、工作中和你自己负责。请获取自己的力量!
接受正面反馈
1、要是你不无视它,而是听取正面反馈并将对方视为真诚的人,会怎么样呢?
2、要是你仔细倾听称赞的内容,并因它实际上的意义(某个人送给你的礼物)而接受它,会怎么样呢?
从本质上来说,想要变得完美和成为绝对的专家似乎是处理冒充者综合征的唯一办法。这个信念是:如果我无所不知,做事完美无缺,并且从不犯错误,人们就没有理由认为我是个骗子。
但事实却是没有人可以无所不知。你总会有一些不知道的东西。犯错不代表,也不意味着你就是个骗子。
注意你身边的人
要完成这个联系,你需要半点自己与谁共度时光了。并且写下那些人带个你的感受。
你周围的能量会对你产生极大的影响。
评估期望和成就
1、问自己一个问题:目标设定在哪里?
2、下一步,弄清楚为什么你觉得自己是个骗子。在同一张之上,完成这个句子:我觉得自己像个骗子,因为......
3、要亲近你成就。
第七章 马戏表演——取悦别人和寻求认可
取悦他人者通常是很好的人。
并不是所有寻求认可者都是取悦他人者,但大多数的取悦他人者都是寻求认可者。
寻求认可看起来可能是这样:你做任何事情时都会用别人的看法衡量一下。
它来自哪里
它来自你的成长环境,来自你的教育环境,来自你的身边所有亲近的人。
如何解决它
虽然取悦他人和寻求认可可能是你的习惯,而且你一直在磨练它,但你并非无力改变它们。
这是他们的,不是你的
你不必为别人的感情负责。
别往心里去
取悦他人者和寻求认可者很容易认为别人在针对自己。
当别人伤害你是,不是他们说的话伤害了你,而是让你痛苦的旧伤口再次被剐蹭到了。
你有权利敏感,而且我认为,很多人都应该接受自己的柔软之处,再次我想强调的是,你应该弄清楚哪些食物更容易让你不开心。
边界比比皆是
边界指的是,你认定的生活中可接受的和不可接受的事物。
在回答她问题的时候面临四种选择:
1、回答她的问题并告诉她真相
2、回答他的问题并撒谎
3、坚定地认为我不需要向他解释
4、退后一步,只是帮她个忙,这样就不需要向她解释,并且让她感觉高兴和舒适。
最终作者选择了3
从某种程度上讲,边界便意味着能够说“不”,并且直说一个“不”。
遭受攻击时,没有人愿意倾听和让步。健康的边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有意识的、以一种友好的方式划定的。
取悦他人者和寻求认可者倾向于不设置边界,这里面有很多原因,其中包括不想显得“恶毒”或“不近人情”。
有时候,在内心深处,他们并不觉得自己的需要和渴望值得表达的。
如何划定界限
步骤1、和你老板的谈话可以而且应该从感激开始。
步骤2、谈谈你的感受。
步骤3、要求你所需要的东西。
划定界限最困难的事情之一,是不要执着于结果。
第八章 完美主义的监狱——最厉害的自我毁灭
完美主义做出了这样具有吸引力和诱惑力的承诺:我们如果看起来完美并完美地表现自己,就可以避免被抛弃的痛苦,或是避免”比不上“别人,因此也避免了一种罪痛苦的感觉——羞耻感。
它来自哪里
完美主义过渡泛滥的家庭。
完美主义源于对别人的认可的需求,并持有这样的一种信念:如果我是完美的,人们就会爱我,并且接受我。
绝不做懒虫
布琳·布朗在《不完美的礼物》用一种解释将两者区分开来:求追伟大关注的是自我,而追求完美追求的是别人。
如何解决它
学会处理批评
问问自己是谁给你的反馈?它对你来说很重要吗?如果不是,例如:如果它是网上的一条匿名评论,那么请认真考虑一下。你是否在任由一个陌生人的意见支配你对自己的感觉。
我希望你看一看自己每天犯的错误并且从中吸取教训,而不是法师再也不犯这个错误,或者无止境地批评自己。
设定合理的期望
完美主义者往往会把关注的焦点放在目标会引发的结果上,而不是实际地实施。
给自己许可
把自己才从完美主义中解放出来,需要你学会怜惜自己。
它的背后究竟是什么
最后,完美主义归根结底意味着,你在害怕某些东西。
放松对完美主义的追求会让你内心的自我批评觉得你放弃了,但这真的是你通往更加和平、自由和欢乐之地的入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