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票网,《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起初分数8.9,后来8.3和8.1,这几天变成7.9了。
之前影片发布时,说这是一部年度纯爱催泪之作,并提示观众准备好纸巾再进影院。接着就看到评论,有的说,哭到不行。也有的说,逻辑混乱,情节重复,不被感动。
不现实,情节令人难以置信,且台湾腔的普通话时时出戏。另这是翻拍2009年的韩国电影《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其中的表演自然委婉,真实动人,制作细腻流畅,是这部十年之后的翻拍作品不能相比的……众说纷纭,评分一路下滑。
是这样一个故事:
唱片制作人张哲凯,父亲绝症离世,母亲抛弃了他。王牌作词人宋媛媛,父母和妹妹车祸身故。两人自幼身世坎坷,只有彼此为伴,他们是亲人、是朋友,也彷佛是命中注定的另一半。
哲凯,深怕自己的遗传病症随时发作,不久人世,始终没有跨出友谊的界线对媛媛表达爱意。随着病情日益加重,他暗自决定用剩余的生命,为媛媛找个可以托付一生的好男人。事业有成温柔体贴的医生适时出现,让他成为照顾媛媛的最佳人选,两人按部就班发展着关系。一切看似都在哲凯的计划下进行。
然而悲伤的是,宋媛媛已经知道张哲凯的病情,装作不知情,听由他安排着自己的幸福,以满足他最后的愿望。张哲凯在宋媛媛身边含笑离世,宋媛媛也跟着殉情,这是比悲伤更悲伤的事吧。
我去看了。有感动,某个情节有点想哭的冲动,最终,眼泪还是没有掉下来。
不是不相信爱情。虽然影片的情节不可推敲,可是爱情有什么推敲的呢。诚如片中不断重复的一句话:
“爱情如果可以解释的话,这世界上就不会有人因此而痛苦了。”
韩版电影里经典的那句话是:“如果爱情要语言来表达的话,那哑巴怎么来相爱。”所以爱是无法言说的,没法解释的,与他人无关的。
可见,世上的痛苦大抵是因为爱情。有爱有牵挂,有爱有恐惧。所以才有禅语说,无爱无怖,无爱无忧。
观影时,一向泪点很低,这次之所以眼泪没有掉下来,是可以细细分析出来缘由的。一是不再二八年龄,见惯了悲欢分离,二是死亡有什么好说的,世间熙来攘往的,不都是忙着生,忙着死么。
你会说我无情。我说是有意无情。谁也不可能占在谁的立场,都是独立,且孤立的个体,谁又懂得了谁的个人体验,从来不相信感同身受的说法,也绝没有换角色思考这回事儿。
没有哭,因为我没有男友患过癌,我也没有殉过情。每天忙着生,说白了就是向死而生,且清醒无比。人生实苦,对于生命,除了妥协随顺,不然还能怎样。有时候,轻言生死,实则是无力承担。
“不要轻易把伤口揭开给别人看,因为别人看的是热闹,而痛的却是自己。”剧中人说的话,真实而残酷。时间不会为谁而停留,无论有多爱。时间不会特别眷顾谁,无论多悲伤。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是不相信爱情了,是失去爱了,是不能和你虚度时光了。是你我近在咫尺,却又仿佛隔了千山万水。是分别多年以后,一个人已经云淡风轻,一个人还是念念不忘。 ......
对于爱情,最悲伤的故事,是因为没有一起到老吧,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是奢望。毕竟活着才可以虚度时光。
即使殉了情,在另一个时空,他们还会遇见吗。在过奈何桥的时候,喝了孟婆汤,就永远不认得对方了,那一起死去还有什么意义。
人们偏偏爱看在一起的故事,哪怕一人离去,一人誓死追随。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永久流传,话剧,电影无数次的上演,经久不衰。演员爱演,人们爱看。
罗密欧半夜来到朱丽叶的墓穴旁,杀死了阻拦他的帕里斯伯爵,掘开了墓穴,他吻了一下朱丽叶之后,掏出随身带来的毒药一饮而尽,倒在朱丽叶身旁死去。假死的朱丽叶醒来,见到死去的罗密欧,也不想独活人间,她没有找到毒药,就拔出罗密欧的剑刺向自己,倒在罗密欧身上死去。
罗密欧为何要吞下毒药,爱她就要给她最好的,甚至生命。朱丽叶为何要利剑刺死,没有了他,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假若神父早早通知到罗密欧,朱丽叶是假死的消息,他就不会喝下毒药,他俩都可以活着。假若朱丽叶醒来,神父没有逃走,及时告知真相,朱丽叶便可以活着。
悲剧里没有假如,在戏里就是误解,错过,逃离,然后死去。演戏,看戏的我们,各自看到了什么真相,不得而知。
比悲伤更悲伤的事,是现世比电影更加悲伤吧。电影可以安排美好的结局,可以彩排预设美满的人生。现实不可以,一人要离开,往往没有预兆,如艳阳天里的暴风雨,如冬日里的寒冰,令人猝不及防。
一人永逝,活着的那人收藏着记忆,慢慢活成了对方喜欢的样子,才是最悲伤的事吧。吃对方喜欢的菜,喝对方喜欢的咖啡,听对方喜欢的歌……
殉情是短暂的痛,活着是长久的痛,如蚕食桑叶般的丝丝隐痛,无休无止。
所以,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是现实里他或她,有时还来不及说,余生,我不能和你虚度时光了。而她或他还要面对人世的各种遭遇。
比悲伤更悲伤的事,那个人不在了,自己还得活着,唱着给我一辈子,送一个人离开。外人看着花好月圆的,只有自己知道,有一种悲伤,如深海的水草,日日在长,暗无天日,无法言说,无人可懂。
影片里的媛媛和哲凯是孤儿,她们走了,不会有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催,不会有小孩失去父亲或母亲……
他的绝症,她的殉情,只是他俩的事情,属于两个人的绝唱。
要说别人的悲伤吗,远没有读一封林觉民的《与妻书》那样的催人心肝。“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阴间一鬼。”
已有八个月身孕的陈意映,几乎哭晕过去。接着一家人颠沛流离去逃难。陈意映悲痛万分几度求死,公婆跪求为了腹中孩儿切莫轻生。她终日以泪洗面,孩子出生到两岁时,她还是追随他而去,年仅22岁。终究,她还是承受不了失去林觉民之痛。
这段真实的故事,是属于特别时代里的最忧伤最凄美的故事,值得永久流传。这个春天的电影《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则显得那么的苍白,悲伤得空洞乏味。
歌手齐豫曾经为《与妻书》演唱过一首歌,题为《觉》,听来总让人心酸。
“……你的不得不舍和遗弃,都是守真情的坚持,我留守着数不完的夜,和载沉载浮的凌迟。谁给你选择的权利,让你就这样的离去,谁把我无止境的付出,都化成纸上的一个名字。……”
齐豫说,每次唱起这首歌,她都是含着泪。而当下的这部电影的主题歌《有一种悲伤》则单调了许多。
这个时代,已经不需要献出生命去追寻理想,可依然是一个无常的人世。
比悲伤更悲伤的事,是我们还活在,时而凄风苦雨,时而阳光灿烂的世界上,看着生死离别的无常变幻而无能为力。是更加努力地活着,还是日复一日地得过且过,时光不会给予答案。
这一生,没有人可以永在,看人生这场戏。没有人给一辈子打分数,一路高升,还是一路低迷,是好是坏,都是自己的事情。
这个善变的时代,情感难以恒久,爱情婚姻皆不易。可有时候人就是这样,越不易的东西越想追寻。现实不可遇,便在虚构的世界里痛快地爱一次,歌唱美好,拥抱永远,也是令人欣慰的事情。
在这个春天,去看《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一声叹息之后,想好好活着,全力爱吧,谁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