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曾经看过一本书,《追风筝的人》,里面有句感动了无数读者的句子,“为了你,千千万万遍”,“For you, a thousand times over.”。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阿富汗君主制终结、苏联入侵、内战、塔利班当权、911事件,种种战乱让阿富汗境内残败不堪,支离破碎。
在《追风筝的人》里,那对朋友在这个残酷的时代逐渐走向决裂,多年之后埃米尔找到了哈桑的孩子,终于说出了那句迟来的“为了你,千千万万遍。”
这本书中阿富汗难民的无奈与悲痛,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多年以后的今天,我又看到了似曾相识的苦难——《何以为家》。
在黎巴嫩的贫民窟,生活着这样的一群难民,挤在破旧的楼房和四五平米的小房间,靠生孩子来获取希望,也因生孩子活得更加贫穷。
赞恩就是故事的主人公。
赞恩凸显着异常的成熟,他要照顾弟弟妹妹,还要在街口便利店打工挣钱,在街边卖甜果汁,生活的重担狠狠的压在这个十二岁孩子的身上,尽管生活那么艰苦,他也不曾抱怨。
直到生活想要伤害他宝贵的家人。
十一岁的妹妹萨哈来了月经后,赞恩冷静地为她清洗内裤,偷卫生巾。
但他知道这也意味着妹妹可以待价而沽了。
他想尽办法隐瞒,可惜事情还是被父母察觉了,妹妹就要被卖给便利店的老板,而这个所谓的未婚夫仅仅牵来了几只鸡当聘礼娶走妹妹……
赞恩想带着萨哈逃跑,他和父母在楼道上纠缠,争斗,根本无济于事,他恨透了这个世界,所以选择离开那里。
赞恩离家出走坐着车来到了游乐场,他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摩天轮,用所剩无几的钱坐了上去。摩天轮缓缓升起,他看到了阳光下波光粼粼的大海,好像一下子窥探到了天堂,我感觉到了他的渴望,想逃离这个地方,逃离这个龌龊不堪的世界。
赞恩登上游乐场的顶端,剥光了女王像的衣服,这一幕,也许就充斥着赞恩对女性(母亲)的愤怒,就如影片一开头的质问,“我要起诉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
拉希尔看着赞恩孩子气的行为笑了。
她也是难民的一员,没有身份证的她办了假证,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游乐场的工作,养着自己年仅半岁的孩子尤纳斯。
拉希尔不同于赞恩的父母,贫穷没有磨尽她的善良和耐心,对待自己的孩子,溢出屏幕的满满母爱尽收眼底。
在赞恩求助于她时,拉希尔收留了他,尽管自己心里也不完全信任这个可怜的孩子,但她还是给予了无比珍贵的耐心和温暖。
赞恩选择给拉希尔做保姆,在拉希尔工作期间照顾尤纳斯,尽管生活拮据,但这段时间看得出赞恩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他把尤纳斯就当做亲弟弟一样对待。
可惜好景不长,拉希尔身份被发现,被迫待在了监狱,赞恩带着尤纳斯开始了艰难的谋生生活。
一个女人带着孩子尚且难以为生,更何况一个仅有12岁的小男孩,他尝试过各种办法,偷别人的奶粉,伪装成有身份的叙利亚难民来领取救济物资,偷偷买有瘾性的药品制成饮料卖出去。
办假证的老板曾告诉他可以把他伪装成叙利亚难民逃到挪威,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是得交够五百美元。
老板提议让他把尤纳斯卖给他,赞恩没有同意,他想过自己挣钱这样他可以跟尤纳斯一起逃。
祸不单行的是自己辛辛苦苦找的钱放在家里,而房子被别人锁上,据为己有。
赞恩的苦难一个接着一个,应接不暇,当他哭着把尤纳斯送出去时,眼睛红红的,泪水止不住留下,所有美好的念想在顷刻间幻灭。
他守护不住尤纳斯。
赞恩回家拿证件,他听到了妹妹萨哈难产而死的消息,悲愤和痛苦转化成了无尽的仇恨,他拿起刀冲出了出去,刺向了便利店的老板。
赞恩在监狱里请求控告自己的父母,于是有了电影开头的那一幕。
为什么?
因为他们生了我,却没有养我。
他说出那段令人心碎的话:“每个人出生都希望自己成为受人喜欢和爱戴的人,都希望自己成为了不起的人。可是,生活就像一团狗屎,而自己每天生活在地狱中。”
影片告诉我们,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连基本的生存都是奢望,电影里有一句台词:“连番茄酱都有名字,出产地和日期,你的孩子,没有!”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这个世界后依然热爱它。”
这句话能做到太难太难了。
如《追风筝的人》中哈桑的孩子索拉博,饱受蹂躏的他变得沉默寡言,阴郁无比,难以相信埃米尔愿意给予他的温暖,埃米尔为他所做的一切,都唤不起他内心的波澜。
直到最后一幕,埃米尔放起久违的风筝,索拉博眼中似乎闪过一丝光亮……书中在此戛然而止,其实刻骨铭心的阴暗无法被轻易抹去吧。
但是赞恩,请继续热爱这个世界好吗?
因为在你身上我看到了那种难以企及的勇敢。
愿每一个勇敢的小孩,都能被全世界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