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协时刻发生>
你的一个朋友
这篇文章写于2017年8月份。(由于我先前在其他公众号上投过稿,重新修改了一些,然而在自己开的公众号上发布不了,伤心脸~ 但依旧,还是想记住下这些点滴~)
这是第一次尝试了在家只呆一个星期的暑假,可能是我长大了。在我回家的第三天,我的父亲亲自下厨做了顿丰富的大餐。
这篇文章写的是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是一个好人。一个痛往心里装,一个为子女摆脱贫困而拼命用力活的男孩。
我的父亲最近有点儿孤单,瘦了一大圈。那些他挥散不去的难过,也在我心里也搁下了多少阴影。我想让他知道,其实我们都在他身边。
其实我们都没有错。
我在想,父亲过往的温柔不能就这样被时间挥散掉 。
于是,我拼命用力牵起父亲没温度的双手,走在回忆里,才能看清过往,清晰透明就像美丽的风景。
我点点滴滴地记录,无法停息。
这是他青春里面留下的,唯一喜欢的记忆。
我,泪流不止。
01
有了与阳光的对话,不经意凝结了的晨露,流淌出来痛快喜悦的泪花,沾湿了你的脚裤,打湿了你的衣衫。
暖暖的阳光隔着窗玻照射进来。
屋里暖了,室内亮了,就连窗帘儿的花纹都印在了地面上。窗波楞框的影子,不容置疑的重新划分着地面的结构,方的,长的,菱形的,斜方的,大手笔加大写意还有大夸张,真得很神奇。
一个不经意转头,涌动着的阳光,色彩斑斓,颜色不一的大大小小的家具折射着阳光,像梦里的色彩一样点缀着世界。
我望着这些大大小小的家具,开始笑了起来,因为温暖和色彩已经感染了我。
那日,我把七零八落的杂物堆积在阳台一角,转身看到这个老柜子。尽管很陈旧,落满了灰尘,也已当杂物柜使用,但我还是恋恋不舍。
老柜子每一寸裸露着的木纹不可思议地保持着当年精致的形态,抗拒着岁月的磨损。
打开老柜子两个抽屉的门,吱吱扭扭地响着,这些声音穿过我的耳鼓像潮水般蔓延开来,零零碎碎的记忆扩展到整个身心。
一双眼,看过许多变迁。
02
于是,我就想到我的父亲,第一次有了想认真了解他平时工作的冲动。与父亲聊他走南闯北遇到的世故人情,也聊生活的酸甜苦辣、悲喜忧欢......
其实,这样的对白在每一个人的生命里重复而又频繁地发生着。
谁也不曾预料这样普通的对话会在生命里打下怎样的烙印。
父亲用手指轻捻脱落的斑驳的木皮,让它深深地扎入记忆。
父亲说,那个时候,工作选择的类型比较少,因为爷爷奶奶们都是务农,而自己想改变这个家庭,想要踏上打工的路。就这样,经过朋友的介绍,在家附近跟着老师傅学习了三年。
“一开始,虽然也不了解,但就喜欢这个工作,就想着要试一下打工生活。”
“其实,在自己年轻的时候,一开始觉得做木工这是一种挺好的工作,是叶落归根的现实考虑,也是对木工技艺的传承,然后也是因为家庭压力,希望自己能改变一种做工的方式。”
“改革开放之后就改称为室内装修,但类型还是没有改变,也是单人行动,但是有时候工作紧张就会协同其他人一起去工作,之后就慢慢演变成了现在的‘包工’制。”
从最初的爱好再到现在安身立命的手艺。
结束学徒生涯之后,就开始带着“家伙”挨家挨户,走乡串户为人修房做家具。
几年间,从汕头到河南,从广州到深圳再到陆丰,然后又回到汕头,这样来来回回,兜兜转转。
静下来的时候,儿时的生活画面总在脑海中浮现:父亲做的板凳,饭桌,门,窗户,衣柜,抽屉,只要想到木头,就会想起美好的童年。
都说,眼睛总能折射出一个人的经历与心情,老爸的眼神可以用清冽与宁静来形容,我知道,那是发自他内心对自己“小作品”的虔诚和自豪的光。
03
看似平淡的惊喜,都蕴含着心意,而我也愿意一直,做特别珍惜劳动成果的捧场王。
所有用心,皆已收藏。
“我还是喜欢别人叫我木匠,是木匠,不是木工。”
我觉得,可能在老爸的眼中,木工只是一个工种,而木匠则充满匠心,因为“这个匠里面有自己的思想”。
“我喜欢这一行,天天和木头打交道,看着它们在我手里变成一件件家俱,就很有成就。”
木匠制作木器都是从生活出发。
“只是纯粹想做一些能陪伴自己日常生活的木器,从自身的生活需要来设计和制作。”
“它们经久耐用,而且还是有生命的,我仿佛能通过日常的使用和制作者进行某种隐秘的沟通。这些器物除了蕴藏着失传的技艺之外,还有一种说不出的美感,这种独特的气质不仅仅源自它的器形和工艺,还有很多时间培养出来的东西。”
而我也知道,老爸创作的每件作品都源于长期的生活积累,简单亦或者是复杂的结构都散发着几千年传统木匠文化的魅力。
04
此刻,夕阳从窗外无声地遁去。
时光变成狭长的走道,沿路标记着记忆和习惯。时间渐渐走远,说不清楚快,或者慢。
其实我一直认为,形容一件事情很遥远,天边是否在海角对面。
而作为女儿的我才发现,和父亲连上彼此的讯号,才有个依靠。有太多人太多事,夹在我们之间咆哮,杂讯太多讯号弱,就连风吹都要干扰。
但不知道为什么,在父亲身上,我总能看到生活全部最原始的样子。
王尔德说:“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我知道,还有千千万万个,像父亲一样的人,从事着平凡的职业,但为之而骄傲,始终热爱着它。
如今,我们姐妹四人顺理成章从父辈手中接过普通和平凡的标签,因传统,波澜不惊地生活着。从始至终,握在我们手中的,不是一柄金灿灿的汤匙,而是一块硬邦邦的咸鱼干。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一群人最需要梦想的话,那么他们一定是生而被打上“平凡”和“普通”的字眼的那群人——越是平凡和普通,我们就越需要梦想。”
年迈的父亲,始终坚持着这项事业,可以说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
对于父亲来说,除了梦想,我们一无所有。
他爱上了这份普通但又让他痴迷的平凡的事业。
父亲从小就对我们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希望通过我们,让这个普通的家庭,能够得到别人更多的尊重和肯定。无论做什么工作,热爱,坚持,努力干就对了。
而作为女儿的自己,后知后觉,才知道父亲的执着,了解父亲的用心良苦。
05
吴念真说:“知识不仅仅是用来牟利的,它更应该用来奉献和造福别人。”
也正是这样,让我真正感受到了所谓的梦想的力量。
我们要守护的,是心中的那朵用梦想浇筑的花,一旦有了梦想,就不再是一无所有的平庸之辈。
我希望未来的自己,能够因为梦想的存在,可以支撑我们在惨淡的时光中甘之如饴,为我们身边的人创造现世安稳的岁月静好。
“听我们讲一个摆渡人的故事,就像把所有人的悲欢离合,一页一页装订成册。越过那座山,回头那个自己多忘我。”
我用平凡的文字记录下点滴,也愿能给你我一份不一样的感悟。
都说时间是小偷,那就偷吧,大不了,我把青丝都交了,我留住你就好了。
因为父亲,让我深刻明白了,生活不会拖累每一个梦想。
“以相片为锚,愿将时代停泊。”
希望我们都不要因为,生活的忙碌而失去一颗温柔的心。
沉溺于捻字成香在案头,一半文字,一半烟火,左手梦想,右手生活,相信未来的幸运都积攒在,每一步努力中。
最后。
/约了有多久?我在等你主动,你在等我有空。/
差点变成了月更的公众号,我回来啦。
距离上次推文已经23天,552个小时。
12月是个多事之秋,毕业就业顺势而来。
好像不久之后,我就要开始变换成另一种身份了。
有点害怕也有点儿期待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