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醒来,阳光依旧灿烂,夏日的阳光除了灿烂更有几分灼热,外部的面庞,所能感知的物理世界的自己,一切安好,每日能够安然而快乐的活着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早上爱人问好,早安,而我也记不清昨晚自己无来由哭泣的心情,一切好似如梦境。
心境的转变在自我的监控中,此刻的我可以感知到状态的明朗与积极。安于当下的状态是需要做到的。无论知识的诅咒是怎样的,我需要继续向前走,而此刻提起心情雾霾这样的词语于我来说都不愿意,更愿意用阳光明媚,更为丰富生动而带有积极能量的词语来表述,我知道自己在刻意的尝试关注更为积极的一面。
昨天看到一个解说立体主义画作的的讲解,在说到立体主义是多角度的视角,将多角度的视角放在同一个画面中时,那一瞬间有很多的联想,很多生活中的状态让我感觉到触动,而我自己,未尝不可以尝试将自己所感知的以这样的视角在文字与表达中叙述,这样的状态,或许会形成某种状态的与写实并不吻合,但从某个方面来说它确实 又是实体的真实的描述,然而这样的多角度的同一画面展现的时候,它事实上展现出来是让常人并不容易理解的。
在听完立体主义解说之前,我对于立体主义画作是无比的晦涩难懂,用一个感受来说根本是不知道表达的啥,然而当在那样一个视角之下,似乎并不那么排斥它,至少明白,原来画作是以这样的和那样的角度拼接组成的一幅画,当以这样的理解视角去看,有着某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美是什么并不那么完整定义,无论是听前些天的分析哲学中的“你究竟是怎么知道你喜欢的”这样的话题中的哲学问题,还是在其中所看到的归纳怀疑论、外部怀疑论,以及自我确定性。在理解这三个方面的时候,进入一个大的场域,其中看到的除了论证,更有很多关于生活中很多个例的汇总的答案,很多个例最终可以所用怎样的视角来解读。
有一瞬间明白自己想知道那终极意义是什么确实是归于哲学,然而哲学给予人抽象晦涩难懂的状态也确实在其中显现,它并不如一个生活智慧那么让人觉得通俗易懂,也不如科学研究那般让人觉得严谨可信,某种状态下,它留给人的印象除了原先刻板印象中的谈玄,更有爱好哲学之人的一种发自内心的推崇,而为何有发自内心的爱好,那更多的是对自己对精神追逐的一种极致探求,这种探求某种意义上更像是一个人对于自己终极存在意义的探求。
昨天和爱人交流的时候,说到其实能够安然的对当下的每时每刻感觉到畅快是很多时候追求的,只不过对于体验的感受度不同,也许有人对于物质的体验就可以感觉体验的畅快并满足,但对于很多时候对于物质体验并不是那么追求极致的人来说,精神的极致感知更让其在探求与追寻中,有时会联想妈妈和爸爸的两种状态,一个人的性格是人群中的乐天派,一个是内敛的极致精神探求者,二者的矛盾从最初就是一种妥协,一个是毫无所知的妥协与遵从,一个是对于现实的妥协。
有时我想爸爸的精神状态终究在自我觉知的过程中自我妥协,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无意识的自我妥协,只是这真的让你感觉快乐?
我不知道,某种状态下我是个极度没有棱角的,随遇而安的人,但某种程度上又是极度不妥协的,在和爱人的交流中,更感觉到自己在他的身上看到自己所欠缺需要面对的,空中之塔的精神追逐有时脱离实际的执行力,会跌的很惨。
有时会极度的灵敏的感知自己的状态,宛若身体中一个灵性自我清晰怜悯的看着一个行走中的自我碰撞、旋转、冲刺,一次次的周游复始,有时看着她头破血流筋疲力尽,有时看着她欢乐丛生,灵敏异常。
脑域的灵敏与躯体的沉着,某种情况下是互为一种牵制,如何平衡其状态,是心灵感知的一种体验。其实还是没有习惯将先定义再表述来表达出来,然而这或许也是在自我表达中习惯中这样酣畅淋漓的描摹的痛快。
思维体操有时很可爱,就如身体的瑜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