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的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是日本奥野宣之所著,主要讲通过笔记方式阅读书籍,记录归纳,改变我们的读书方法,从而引发思考,将阅读的知识充分内化,转变成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读过许许多多的书,但是每次过了一段时间,看过的东西慢慢的淡忘。甚至有种读过并没有记录在脑子里的感觉,并不能真正的提高自己的能力,变成自己的东西,但是在读完这本书后,却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读书便是从选书,购书,读书,活用的一系列过程,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主要是通过笔记方式加强对内容的记忆,首先便是养成良好的记笔记习惯。其次,笔记一元化,可以书写任何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来,写上日期,可以速记或者略记,也可以粘贴。
选书购书
从选书来讲,首先把我们需要的书整理清单,直接去购买,或者当我们偶尔在电视,手机,报纸中看到某些感兴趣的书,或者感兴趣的内容,及时记录下来。看清自己真正的读书需求,读自己感兴趣的,并非随大众,所谓的畅销书,推荐书,火爆书,并不一定是我们想要读的。前段时间堵了所谓心灵治愈畅销书,摆渡人,然后在我个人看来,却是索然无味的,情节简单,并且主人公由于年纪小,并不能和我产生共鸣,甚至有种读不下去的感觉,这就是由于我盲目跟随大众买书的后果。
所以,选书一定要有目的性,比如特定领域,系列的书,或者某位作者的书,或者由于个人兴趣出发,决定这些书,直接通过网络购书,或者实体店购书,没必要浪费大量时间,在琳琅满目的书中挑选。这也是化被动为主动,如果我们是通过自己捕捉信息,然后产生了阅读欲望,往往效果更好,可以随身携带笔记本,随时记录,书中还提到其他方法,比如粘贴报刊等,我觉得用处不大,在现实中也比较难做到,因此在此不做提及。
读书记笔记
记笔记本来就是一件长期的事情,所以能坚持下去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发挥作用,而且把记笔记当成目标,以思想输出的前提去阅读,那么就是提前问自己,要去记什么,书中的精华所在,可以调节阅读速度,重点部分多读几遍,直到理解,而且记录在笔记上的内容甚至可以是一句话,即便没有什么想法,只要开始了就会继续下去,因为人的大脑会对未做完的事情产生一种要去完成的想法,然后便是在读书过程中学会去做记号,为通读,把有价值的部门折页,再重读,折页的部门再读,标记,把重读的再折页,第三次还觉得值得阅读,做好标记,这就是对你有用的部分,或是你感兴趣的地方,也可以利用好标签,书中讲到的方法比较繁琐,并不利于实现,不提及,最后便是利用笔做符号,个人不喜欢在书上做标记,所以这部分用处不大。
那么,在记笔记的时候,我们记上日期,书名,作者名,然后没什么可写,也可以对书中精华进行摘抄,然后空几行,可以写下自己的感想,这也是作者所谓的葱郁火锅读书笔记。摘抄便是对记忆的加深和书的理解,而且要记录下自己心动的语句,只有产生共鸣的部门才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写下自己的想法,从对比中感觉,思考,这就是原创思考之源泉。
活用
也可以看看其他人的书评,和自己的做对比,这就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作者说:读书体验比书本身更重要。我深感赞同,书中的文字我们或许记忆不深,但是读书时候产生的感觉,感悟,感慨却会让我们记忆深刻,引发对自己人生,生活的新思考,从而天长日久逐渐改编我们的思维方式,通过整理自己的笔记,可以对某一主题产生新的认知和思考,也是极好的素材,进行扩充之后就是一篇新的文章,这时候也做到了真正的活学活用。
最后,通过对自己读书笔记的再次阅读,变成了把自己输出变成思想内化的过程,因为记录下的是书的精华部分,在固定的时间重读,便是记忆加深,这样子对这本书的记忆更深,做到了读书读到心里。
书的价值通过时间体现,读完一段时间,可能会忽然在某个场景中产生新的感悟,这就是读书最大的魅力,一旦有了感兴趣的东西,应该立马翻笔记,加强印象。
书中最后一部分则是一些读书技巧,当然我们在记录笔记过程中完全可以慢慢的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技巧因人而异,所以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还有一些阅读的小工具也因人而异,根据自己的习惯来就好。
ps:这本书我觉得对我启发最大两点,第一,从兴趣出发去购书,不需要随大众,第二:长期做笔记,记下感触,通过长久积累将知识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