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总是在不停的忙忙忙,周围的同事朋友,亲人领导,好像都是一种忙忙忙的状态。有时友人聊天。会问你:“亲,最近在忙什么呢?”回答大多都是:“瞎忙!”有的时候想想,每天忙忙碌碌,其实真的有点瞎忙的感觉,毕竟最后看的到的结果往往都是那么稀少,让我们不得不面对那种得到远不及付出的挫败感。
实际上,你是否害怕自己有停下来的时候呢?
如果说结果是不容易达到,或者并不是自己所能期待到的,那你会用一个什么样的办法,去掩盖或者逃避最终面对现实的恐惧感呢?毫无疑问,保持一种忙碌的样子和状态,是对自己最好和最安全的保护。
在心理学的理论中,有一个词语叫做“成就动机”,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试图追求和达到目标的驱力。麦克莱伦认为,各人的成就动机都是不相同的,每一个人都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成就动机水平。阿特金森认为,人在竞争时会产生两种心理倾向:追求成就的动机和回避失败的动机。
成就动机是人格中非常稳定的特质,个体记忆中存在着与成就相联系的愉快经验,当情境能引起这些愉快经验时,就能激发人的成就动机欲望。成就动机强的人对工作学习非常积极,善于控制自己尽量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充分利用时间,工作学习成绩优异。而阿特金森的期望价值理论认为,动机水平依赖于3大因素:一是成功诱因值(Is),即对实现目标的价值判断;二是在某任务中成功的可能性大小(Ps);三是成就需要,即主体追求成功的动机强度(Ms)。这3个因素发生综合影响,其结果使个人接近与成就有关的目标倾向(Ts)。所以,表现在以下4各方面就是:
①人的活动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总是力图在某些方面取得成就的。
②在克服障碍和困难的过程中﹐成就动机使人正视所遇到的挫折和失败﹐表现出极大的韧性和毅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③成就动机具有复杂的多级性﹐从幼儿到儿童﹑青少年﹑成人及至老年﹐出现许多不同情况。儿童幼小时﹐言语学习﹑生活自理﹑游戏等是主要活动﹐他们的成就动机就表现在努力做好这些事情上﹔入学后的儿童其主要活动是学习﹐取得优良学习成绩是他们成就动机的主要目标﹔到了青少年时期﹐成就动机逐渐复杂化﹐除了仍追求好的学习成绩外﹐也追求文娱﹑体育﹑团体活动上的成功﹔至于成年人和老年人﹐他们追求的主要是在劳动﹑工作﹑学术等方面有所成就。
④人的成就动机是整个动机体系中的一种动机﹐它与求知﹑自我提高﹑创造以及赞誉﹑遵从﹑归属等动机交织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所以结合理论来看,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在追求一件事情的成功之前,都会以自己的标准去评估一下这件事情的可行性和可能成功的机率。有时候人的直觉是很准确的 ,除去自己偷懒的部分,其实很多时候是会预感到这件事情到底能不能成功的,但某些时候,我们更害怕失败,于是一种忙碌的状态就出现了,因为这会很好的掩盖那个或许不会成功的事实。
说到这里,不要理解偏了哦,并不是说不要你去努力的忙碌和追求,而是,真的要避免“瞎忙”。
当你能够稍微停一下,去发发呆的时候,你的内心是放松的,还是担忧的呢?你是否又在通过一种忙碌的状态来掩盖一些你不愿意承认的事实或者可能性呢?这才是我们需要去觉察的。
所以发呆并不是一件毫不上进的事情,相反,它或许会帮助你能够静下来,理顺一下自己的思路,确定下一步更加准确的方向。
没事的时候,就去发发呆吧!真的也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