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慕言
上世纪80、90年代的“下岗潮”对很多人而言,即使不是亲历者,也算是见证者,国企改革或企业重组等原因引发的“下岗潮”成就了一些人,也毁掉了一些人。
2015年11月7日,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出席第二届"人大老博士论坛"时表示,由于国企重组等因素影响,要准备迎接第二轮“下岗潮”。这个消息发布后引起了很多人的担忧。
2017年至今,人工智能、AI、区块链……进入公众视野,重复、基础性工作日渐被机器取代,工业4.0倒逼着企业不得不面临变革,在变革的路上又不得不做割裂,裁员是其中一种。
事实上,在过去几年里,下岗是常有的事儿,只是“下岗潮”并不多。
如果现在把你从你的工作岗位上赶走,你还能做什么?
刘强东—要多给年轻人机会
此前,央视的一档节目曝光了刘强东和京东员工的一次饭局,现场京东女副总裁杜爽不安的坦白自己意外怀孕。
在杜爽忐忑表示自己不会耽误工作的时候,刘强东却回复:“你这体质,我倒希望你去多请下假,说实在的,你们休假也给弟兄们一点机会,有时候不要认为自己一天不在了整个部门就散了,不会的,我在美国八个月 公司都没散过。是不是,你也当如此。”
马云—我讨厌工作认真的人
2017年深圳IT峰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曾讲过这样一段话:“我特讨厌认真工作的人。工作不要太认真,工作快乐就行,因为只有快乐让你创新,认真只会(有)更多的压力、更多的埋怨、更多的抱怨,真正把自己变成机器。”
辞了老板,你想要做什么?
过去是社会让员工下岗,现在是员工让企业下岗。
继“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爆火后,搜索“奇葩辞职信”,你能看到花样翻新的内容,摘抄几则,大家随便感受下:
“雾霾太大,我找不到去公司的路”;“我要像梦一样自由:回家养猪”;“城市套路深,我要会农村!”、“纯粹想走”等等,其中有一条在离职原因写着:
“不详,因为不详,所以要活个明白”
马云曾经说过:“如果你不花时间去创造你想要的生活,你将被迫花很多时间去应付你所不想要的生活。”
我在辅导学员的时候,经常听到一些类似的话:
我没有某某某类专业的背景,所以我不能选择什么什么工作,我只能选择这样的工作;
我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我不能申请那个职位,我只能申请这个职位;
因为现在的公司、老板不好,所以干脆给自己放个假,找个其他工作吧;
因为不喜欢勾心斗角,与人相处,可能我就是不适合这份工作。
……
我们像中了一种毒,上了一种恶性循环的瘾
对于现状的不满或者对于未来的不可知,让我们陷入恐惧→
继而哀怨我们所缺失的,所没有的→
然后把自己包裹起来,抽离出这个世界,抽离出当下,抽离出人际关系→
陷入上瘾状态,持续包裹、武装自己,无法走出现状→
空虚无助更加袭来,要么保持受害者姿态、要么一副不与世人为伍的清高孑然,恶性循环,这种假象带给我们更加糟糕的体验。
就如同中了抖音的毒,看着热闹,刷过之后却更觉空虚和恐惧,你有过吗?
拆掉高墙,自我觉知,聚焦当下,心向未来
那么,如何让自己亲自动手拆掉那个让你上瘾的墙,走出恶性循环呢?
其实恐惧不可怕,保持对于未知的敬畏才能让我们追寻初心,遵循真正的内在,探索深层的需求,问问自己,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What do I want?)
什么是最重要的?What is impromtant?
然后全身心投入,觉知自我,聚焦当下,从心出发,追寻内心真正想要的利己利他的生命意义。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逻辑层次原理,找到自己真正的生命意图
1)精神:Who else? (还有谁?)
2)身份:Who am I? (我是谁?)
3)信念/价值观:Why? (为什么?)
4)能力:How? (怎样做?)
5)行为:What?(做什么?)
6)环境:Whereand When?(何时、何地?)
关注到我们逻辑层级中的上三层:为了谁?(先利他、再利己)我是谁?为什么要如此?
深度探寻,你会发现答案远比你想象的精彩,我们自己的生命未来将逐渐清晰,就如同你把自己抽离在半空,跳转到半个世纪后,古稀之日,弥留之时,将不再留有遗憾那般,将是我的人生一大追求。
因为清晰,所以更要活个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