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资源是充足的,所以在遇到问题时能够灵活地选择三种以上的有效解决方案,并让自己做到最好。
如何做到先知先觉?念起即觉。你的言语会被人听到,你的情绪会被人感受到,唯有你的信念最难被感知。在饱含情绪的言语脱口而出之前,你的信念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如果在信念刚起的时候,就能觉察并改变信念,那么就能避免相应情绪和言语的产生。从而,做到先知先觉。
信念是“我坚信事情就是这样的”,是我为了认知世界所制作的一个模型。当现实中传来一个触发,我将它输入到模型中,经过处理,产生情绪和言语以及行动作为输出。
每个人都有模型。有的人的模型太简单,无论输入什么,都只有一个输出,被称为“执念”。有的人的模型很奇特,输出的结果总是不被大众接受,被称为“妄念”。有的人说“我没有信念”。那人不知道自己的信念是什么。除非一个人对外面的刺激,无动于衷,才能算没有信念。更准确地说,无动于衷也是一种信念,一种“死”信念。那人的模型,无论输入什么,都没有输出。
这个模型是怎么来的呢?有四个因素会对模型产生影响,在影响下,模型会不断变化,进步或者退步或者原地踏步。首先是先天因素,自然本能的模型,也就是小我模型。其次是迁移因素,观察亲朋好友在相应输入下的输出,推测其模型的构成,相应修改自己的模型。第三是想象因素,那就自己创造这个模型。最后及可能是最重要的是行为确认因素。在系统论中,就是反馈。当模型产生了输出之后,模型还会收到输出所产生的反馈。有意思的是,对反馈的判断,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又需要模型的参与。因此,为了让模型成长而不是退化,我们要去除模型中已知的不利于成长的构件,再添加一个已知的利于成长的核心构件。
已知的不利于成长的构件有三个,分别是绝对化的要求,以偏概全和糟糕至极。绝对化的要求,又被称为“应该”的暴君。当你想说“应该”的时候,要念起即觉,换个思路“我应该提供什么样的资源,使我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偏概全,我称之为“评价”的暴君。当我想要“评价”某人或者某事的时候,要念起即觉,换个思路“我是根据什么作出这样的评价的?我的根据充足吗?”糟糕之极,我称之为“完蛋了”的暴君。当你想到“我完蛋了”的时候,要念起即觉,换个思路“我真的完蛋了吗?不是任何事情都有3种以上的解决方案吗?”
另一种移除上述三个构件的方法是,加入一个已知的利于成长的核心构件:“我的资源是充足的,所以在遇到问题时能够灵活地选择三种以上的有效解决方案,并让自己做到最好。”用核心构件来区分正反馈和负反馈,负反馈就会慢慢使上述三个构件的作用变得越来越小。
至于是否相信这个核心构件,是否决定要把它加入到自己的模型中,则是一次信念上的挑战。准备好了吗?
积极主动自我觉察表
自我觉察:信念
具体事项:习惯性地说出,“你不应该这么做。。。你应该那么做。。。”
外界刺激:对方的行为和我的预期相违背
无选择状态下的回应:习惯性地说出,“你不应该这么做。。。你应该那么做。。。”
任何事情都有3种以上的解决方案:
方案1:“你这么做是不是有什么原因,能告诉我吗?”
方案2:“其实,有另一种更有效的方法,我来告诉你。”
方案3:“我知道你已经做到当下最好了。”
if... Then...: 如果想说“应该”,则念起即觉,换个思路“我应该提供什么样的资源,使我的需要得到满足”。
我承诺:念起即觉
实践结果:刻意训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