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源源又长,中华文化灿烂夺目,在这五千年的文明进程中,留下了太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件,文史爱好者都对华夏几千年的文明如数家珍,对历史上那些伟大人物也是引为挚友。对中华文明贡献最大的诸子百家自然是大家研究和喜欢的对象。
其实诸子百家都起源于易经,而易经是百经之首,不同人对易经的不同解读和诠释便形成了不同的派系,有注重天人合一的道家,有注重尽人事听天命的儒家,有注重实证最早发现小孔成像的墨家,还有兵以诈立的兵家等等,不可胜数。其中易经兵不等于周易,周易只是易经的一种,是周文王演绎的易经,还有归藏易、连山易等等。
在周王室当图书馆管理员的李聃,比其他人更有机会接触王室的各种图书资料,其中更有一些上古时期的文献资料,通过研读这些资料,李聃悟出来了很多道理,也理解了很多上古先民的智慧结晶。终于在他离职归去的路上,被迫写下了洋洋数千言的道德经,遂成经典,李聃也变成了老子。
道德经本身是对古代先民智慧结晶的易经的一种解读,由于没有李聃的知识储备和学识,后人便觉得道德经艰涩难懂,视之为故弄玄虚,弃之如敝履。这其实是大错特错的,道德经是对易经的一种解读,更是对自然界规律的一种解读和诠释。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还记得道德经中有一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乍看之下很神秘;再看,也不难理解;认真分析,觉得惊奇。意思是: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 如果是第一次看觉得老子怎么这么傻,天地又不是人,怎么会对待万物像刍狗那样呢,他又不是天地怎么会知道天地的想法呢?
其实这就是自然界的规律,在大自然面前,任何人都是一样的,众生平等,不论你是好人还是坏人,不论你是高还是矮,不论你是有钱还是没钱,不论你是漂亮还是丑陋,对他来说都是一样,这些人类自身的标准并不是大自然的标准,也不是她判断亲疏的标准。
也许大自然自己也是自私的。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是的,李聃不是天地,当然不知道天地的脾气,但是李聃是图书馆管理员,是中华先民智慧结晶的继承人,这种智慧是中华先民几百万年与大自然接触斗争所总结出来的集体智慧结晶,不是某个个体的人所能得到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有长达数百万年的史前历史。所以虽然李聃不是鱼,也知道鱼之乐,因为是他的祖先告诉他的,他的祖先跟鱼打了几百万年的交道,可以说是鱼肚子里的蛔虫。
这本道德经足够一个人读几十年的,一辈子太短,要分秒必争的读才能领悟一二于其中,因为这毕竟是中华先民几百万年来的经验总结。有的人或许一辈子都读不懂,甚至根本没有读过,因为人的一生只有几十年。
几十年而质疑几百万年,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