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那些亮点(二十三)

话题:尊重资本量级的差异

这句话其实在坊间非常流行,甚至,会成为一定圈子内的“政治正确言论”:

有钱了不起啊?

某种意义上,这是语言文字本身作为表达工具常常过于简陋、过于含混造成的。我猜,绝大多数人在说这话的时候,实际上要表达的意思是:“虽然你有钱,可是你并没有什么了不起。”或者是:“我并不会因为你有钱,就觉得你有什么了不起。”

虽然这些都是对的,但过于含混的表达其实常常会反过来塑造自我理解。

仔细想想,我们是否曾经有过‘’有钱了不起啊“这个看法,然后,觉得大家好像对有钱人都这么想,于是,看看自己眼下没什么钱的现状,反倒觉得,普普通通(没钱)也挺好的。接着,满足现状,不在为了获得足够多的金钱而付出必要的努力..........

我们每个人的大脑,都内嵌着一个“自我保护机制”,它以各式各样的方式尽量去保证自己不会产生“心理崩溃”。

比如,很久之前,我自己就是不怎么会说话的人,经常说话得罪人,经常说话不得体——可当时我对自己的这个缺点有着另外一个“理直气壮”的解释:“我这个人就这样,说话不会拐弯抹角,只会直来直去……”

再比如,上学的时候,并不是所有成绩差的学生都自卑的,相反,他们通过自己的一套解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优越感:“别看他成绩不错,可实际上什么都不会!”或者:“我妈说了,现在成绩好的将来不一定就过得好!”

尤其后面这句话,格外具有迷惑性,因为它看起来就是真的——可事实上,现在成绩差的,也同样将来不一定过得好;进一步,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将来都不一定过得好,可问题在于,同样被表述出来的“不一定”实际上却并不一定相同,那八成的概率也是“不一定”,两成的概率还是“不一定”,怎么可以等同视之呢?

因为支撑自己分析问题的价值观体系里,有太多模糊的、甚至压根不正确的概念,而我们又缺乏深度分析思考能力,于是我们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学来的“说法”里,觉得挺有道理的,于是就直接放在自己的硬盘里,当需要的时候,直接就拿出来用了,于是,用错误的概念,错误的逻辑,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小选择还好,若是人生关键那几步时的重大选择选错,而成为人生的遗憾时,很多人不想面对这个世界的真实,于是乎,哀天怨地,社会不公平,现实太残酷,上天不眷顾......那其中可能就会有一部分不幸的人,直到死都不会明白,这本就是真实的世界真实的样子啊。

这个世界是理性的,它会按照一定的原则运转,它不会因为某个人多么不容易多么可怜就给他多余的偏爱,如果你足够幸运,在抱怨命运不公,现实残酷之后的某一天会突然想明白:原来这就是世界本身的样子,只是自己太感性了.....

于是,那些模糊甚至不正确的概念就那么一直支撑着自己,支撑着自己“理直气壮”的、“自欺”的活着。

当我们没钱的时候,这种自我保护机制就会跳出来,尝试着给我们找出另外一个能让我们心安,不至于使我们崩溃的解释,一个角度不行,就换个角度,不行就再换,直到找到为止。

比如“有钱了不起啊”,对很多人来说,就是个可以让自己“足够心安”的解释。我们常常听到的“不是什么都可以用钱买来的”也是这种——事实上,确实有用钱买不来的东西,所以,你有钱没钱都买不到,于是,“有钱”不是优势,“没钱”也不是优势,最终的结果是,“没钱”依然是劣势,因为没钱的话,“能用钱买到的东西”都买不到,这岂不是更惨?!

这种行为,平日里我们将之称呼为“找借口”,虽然是个不太精准的概念,却也能凑合着用。

所谓的“找借口”,就是为一个“无法接受的现实”千方百计地去找一个令自己“心安理得”的解释,一个不行,就换另一个,再不行,就接着换,实在找不到,就耍赖,反正“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现实”。

找借口,这个“自我保护机制”,本质上来看,就是一种“鸵鸟策略”。鸵鸟遇到极端危险的时候,就会伸长脖子,紧贴地面而卧,甚至将头钻进沙中,身体蜷曲一团,完全不顾除了头之外的部分其实无法隐藏(据说偶尔能因为鸵鸟自身暗色的羽毛而伪装成岩石或者灌木丛,躲掉一些其它动物的追捕,可猎人常常不可能被它们这样就蒙混过关)……

进而,这种思考模式,往往是“不顾一切”,“只要有一点说得过去就行了”,于是,若是你仔细观察一下那些有“找借口”习惯的人,你就会发现他们早已经养成了习惯,不仅在找借口的时候这样,事实上会在任何时候都只能做到“肤浅地思考”,处理任何“因果关系”的时候,都是哪怕有那么一点微弱的联系,都直接跳进“因果结论”,完全不顾还有很多其他情况需要分析,需要判断……他们过分丰富的“找借口经验”,使得他们根本无法进行任何深度思考,甚至,他们永久丧失了一种能力,分析能力——唉!这可是搜寻财富机会必不可少的能力。

当借口成为习惯,简直就是“自毁前程”啊。有什么是自己前进路上最大的阻碍吗?就是找借口啊,你想,连懒惰,拖延,没耐心,都只是找借口之后的结果,要不然,你怎能心安理得的“懒惰,拖延,没耐心.....”呢?

直到今天我才明白“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这句话的含义了。当找借口成为习惯,我们就只能“肤浅的思考”,因为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跟任何有一定点关系的“答案”扯上关系,于是,给出一个随随便便的答案就好像是问题解决了一样......

那么可以怎样发现自己是不是在找借口:遇到问题时,看看自己最先给出自己的答案是什么,然后试着给出更多的答案,尽量写下来,过几天回头看一下,往往会看出哪个更像是借口。

要进入正题了,“有钱”究竟“了不起”在哪?

话说回来,我们不找借口了,我们面对现实罢,“有钱究竟哪儿了不起呢?”

为了方便我们分析得清楚,得先明确一下“了不起”的对象究竟是什么?你有很多钱,我没有多少钱——假定这是一个现实——那现在,“了不起”的对象,并不是你或者我,而是“你和我之间的财富差异”。

对,那个“差异”很“了不起”。

甲有100万人民币的闲钱,乙有10万人民币的闲钱,这中间的差异是90万人民币,9倍……已经是很大的差异了,可若是再细想想,很可能远远不止9倍,而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差异。

算算呗。你一个人,在北京生活,每月税前工资2.5万人民币,税后,再算上五险一金之类的,拿到手1.7万多一点点,在不特别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你能存下多少?很多人两千都存不到——这是事实,更是另外一些月入仅5000的人想象不到的事实。假定每个月能存下5000,一年也才总计六万,简单一算,也就是说,需要15年的时间才能弥补那“90万的差异”——这还是在下面的两个前提下:

1.假定没有任何意外发生(15年没有意外发生其实很不可能);

2.假定那差异15年后不会变大……

这里的核心与关键在于:你能活几个15年?

差异很大,差异很了不起——是否认真尊重那个差异,在我看来实在是最重要的“大脑重塑”动力。不尊重那个差异,就会没完没了地接着找借口,最终无论愿意不愿意,都要事实上忍受那个差异带来的后果与压力——而后大脑被塑造成另外一个样子;反过来,尊重那个差异,就等于已经接受现实。认真面对现实的人,即便是“难受”,也是“正确的难受”,因为那个“难受”会促使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与此同时,大脑不断被塑造成一个更适合寻找机会、积累财富的机器。

如果这么算的话,这个差异可不是90万元那么简单,而是需要付出十五年才能赶上的距离,而这还没算上你积累财富的同时人家的财富也在积累中......

计算的结果只是为了量化这个容易被我们忽视的事实,只有那些具体的数字才会更加刺激人的理解力,在数字面前我们清楚的看到了差距,再也不能假装自己不知道了......

于是我们为了让自己知道的更多一点,就要做到:

开始深刻地对待“积蓄”这个行为;

开始认真筛选必要的消费;

开始认真投资自己(其实主要是时间与注意力);

开始真正全方位关注自己的成长,因为不成长,就没有积累,没有积累,就没有满意的现状;

开始认真向那些“有钱人”学习,分辨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对的,而不是上来就直接冒出“你有啥了不起啊?!”之类的念头;

开始了解思考质量的价值,于是不断刻意地提高自己的思考质量,磨炼自己的思考模式;

……

一个精于思考善于分析的人,会意识到上边每一条的重要性,反过来,可能他们就是那么做的过程中才练就的思考分析能力......

你觉得自己很穷吗,你觉得什么状态才算是有钱人?给你们看一个数据:

我们很难想象这世界最有钱的人究竟有多少钱,但,我们通过统计数据很容易理解穷人有多穷——进一步很容易明白如何才能尽快做到“没那么穷”。

几年前,美国一家公司做过调查,在美国,大约有43%的成年人拿不出救急用的1000美元——这可是在发达国家!中国的信用卡发行历史,从1986年中行北京分行发行长城信用卡开始算起,到现在30年了,大面积发行信用卡也有十多年了——没多久,美国的这个比例,在中国也可能对应:估计有40%以上的成年人其实根本拿不出一两千块人民币的救急钱。

你想办法尽快给自己存上个一万元人民币的“救急钱”,不急到一定地步就坚决不用,就放在那里——你可能已经瞬间超过国内60%的成年人了。很遗憾,确实就这么简单。

这世界的财富分配不均,不管人们喜欢不喜欢,基尼系数一直在不断增加。据英国乐施会2015年的报告分析,到了2016年,你只需要有7.7万美元(不到50万人民币)的财富,就已经成为全球前10%最有钱的人了;而若是你拥有79.8万美元(不到500万人民币)的财富,那么你就已经成为全球最富有的百分之一的人了……

从这个角度望过去,“摆脱贫困”对那些肯思考,肯进步,肯琢磨,肯通过尝试不断纠正错误的人来说,其实并不难,“大富大贵”很可能并不是一代人就能完成的事情,但,反过来看的时候,大多数人之所以穷,在今天这样的时代里,真的只不过是思考质量不佳造成的——自己的大脑被自己逐步塑造成了另外一个样子,还是在自己全然无知觉的情况下。

从今天开始,认真对待自己的积蓄罢。别只盯着那数字,要学会用比例思考,要学会关注差异。

你的第一个“小目标”,是先迈入前一半,然后在那一半里,再想办法进入那一半里的前一半……

你要尊重那些排在你前面的人的财富与你的财富之间的差异,知道那些差异不是用钱的数值衡量的,而是用弥补那个差异所需要的时间衡量的……

于是,你会明白那差异的巨大,你也就有了正确的压力与动力,去提高你单位时间的产出,提高你自己的能力和效率,以便缩短弥补那差异的时间——赚钱太慢,效用减半,等很老了才开始有钱,其实并不美好。

我们都知道,接受现实真的很痛苦,但这是前行的第一步,否则连起点都没有。

之前,感觉自己读专栏文章是任务式的,为了读完,为了学完,可是自己侧重在“完”,而不是“学”。也感谢用这种写专栏笔记的方式,倒逼自己仔细阅读,竟慢慢的发现,读老师的文章本身就是锻练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的过程(尽管则一点老师文章里写了很清楚:不出音频就是为了能锻炼大家的深入思考能力)。

一定要给自己时间,把每一句话都琢磨通透,分析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事情,这种“趣味”可能得自己真正有过分析的经历、体会到它的好处之后才会明白。就像是,你擦完冬天的窗户的感觉,一层模糊的水汽,瞬间被抹布蹭的透亮。分析事情也是一样,自己只是拿“思考”这块抹布“擦”自己思想这扇“窗户”,那种通透感,感觉自己更能清晰的看到外面的世界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54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596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021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682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792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985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07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45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99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12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4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441评论 4 33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72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2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69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545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58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