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门生紫气,兔岁报新春。为了迎接2023癸卯兔年,中国文物报社联合52家文博单位,共同策划以“大展宏兔”为主题的癸卯年生肖文物图片联展。精心挑选出319件兔主题文物,通过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国百余城市的博物馆和公共文化空间隆重推出——
从2023年1月14日至3月31日,在渭南市博物馆三楼的大厅内,也进行了癸卯年生肖文物图片联展,分为生肖文化的源与流、自然生态中的兔、历史文化中的兔、民俗生活中的兔四个部分。漫步于展厅之中,观看一块块展板,欣赏各种各样的兔子,品读背后的传说故事,增添了兔年春节的喜庆气氛。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驯养兔子的国家之一,我们的先祖打猎兔子、喜爱兔子、饲养兔子。后来,将兔子可爱的形象描绘在各种器物上,使兔子成为中国人生活里的重要元素。
在全国各地博物馆收藏的玉器、瓷器、青铜器、绘画等文物上,都可以看到不同的兔子形象,表现了我国兔文化源远流长。同时,在全国各地都流行着跟兔子相关的神话传说和民俗典故等,在剪纸、刺绣、年画、泥塑等民间物品中,也能够随处看到吉祥如意的兔子形象。
中国兔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新石器时代,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已经有“兔”字,象形文字概括出兔子的基本特征:长耳下垂,嘴唇豁裂,还有一条弯曲的短尾巴。
在《诗经》中,有一篇《兔爰》写道:“有兔爰爰,雉离于罗。”通过简短的文字,描写了一只兔子,机敏聪颖,自在逍遥。西周时期,兔子被用于祭祀之中,在《礼记·曲礼下》中记载:“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兔曰明视。”
在跟兔子相关的神话故事中,最为人熟识的就是“月宫玉兔”的传说了。这一传说源于先秦时期。相传。在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被称为“玉兔”。据说,它随嫦娥奔月,在月宫里捣药。后来,玉兔成为月亮的代称。
明清时期,北方地区,流行八月十五祭拜“兔儿爷”的习俗。相传,京城有一年发生严重的瘟疫,嫦娥心系人间,派玉兔下凡尘,为老百姓治病。后来,帮助百姓治好瘟疫,玉兔便返回到月宫。为了感谢玉兔,人们利用泥土,制作形象各异的兔儿爷。
目前,在陕西各大博物馆中,兔子文物的种类有限,数量不多,缺乏精品。因此,通过这次文物图片联展,我们有机会可以看到全国各地博物馆收藏的兔文物。春节期间,带上家人,一起去博物馆看“兔子”吧!最后,祝福大家:扬眉“兔”气,大展宏“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