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毕业年级了。我问孩子:你是考研呢?还是准备留学?
孩子说:都不想。
我:那找份工作也行,以后想读书了再读也好,这样学习会更有效率。
孩子:也不想。
我:那你到底想做什么?!
孩子:我想创业。
我第一反应就是:晕!从还没有遇见另外一个亲本之前我就从周易中给未来的孩子找了个名字,想培养个大学者的梦想就这么破灭了?!
第二反应是:哈——呵呵!双创教育果真是卓 有成效啊!一个宅男居然也忽然有创业的想法了???!!!
我忍住怒火,打车返回。
孩子发来一个短信:你们不理解我们这个年代的人的想法,这就是代沟!!! 纳尼?!代沟?!多么熟悉的字眼儿!
我语音回复:创业没问题!不过你能不能告诉我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你听说过商业计划书吗?!你知道什么是商业模式吗?!你会写创业计划吗?!…… 连续问了好几个问题之后,我忽然觉得有损自己一向倡导的温润如玉的形象。于是放下电话,向前排的司机致歉:抱歉!打扰你开车了吧?司机说:那倒没有!我又自我解嘲地来了一句:教育孩子果真是最难的,要不古人说:君子易子而教。司机说:确实,有太多人对双创理解偏了。我不提倡大学生直接创业,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就创业,失败的概率很高,那往往是拿父母的钱打水漂。
我又看了看孩子的短信,“代沟”一词很扎眼,似乎在挑衅我。这是我上大学之时,媒体上经常出现的字眼儿。我被气乐了!恍然回到20多年前的时代,不由地慨叹:呵呵!这不是轮回是什么?!我自己不也是不按照父母给做的规划,而是愿意按照自己的思路和节奏去探索人生之路。看来我曾经带给父母的忧虑和不安,如今都由我的孩子还给我了。要不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我的思绪转移到了父母那里,忽然明白了很多很多。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一直认为要让每一个生命能够具备充分的自由去实现自我成长,可是我却早早地就给孩子框定了一个大学问家的未来,这岂不是束缚了生命的自由?!每个人有每个人成长的节奏,我们不能强求每一朵花都在春天开放。
我又想到自己在近两年了还兼任了创业导师的角色,也曾鼓励学生有创新思维,也作为评委去评审同学们的创业项目,我反思了自己的工作并且调整了思路。我并不希望学生过早创业,我认为创业是要做充分准备的,就像生个孩子并把他养育到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两个监护人是要付出很多心血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创业就是孵化养育一个孩子,构建一个具有法律主体资格的组织或机构,要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做好充分准备的。两个监护人把一个孩子养到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需要16-18年,建立一个具有法人资格需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不能只凭一时的思维火花,或者是仅仅的一个小小的创新就贸然行动。我很欣赏一位资深创业者的观点:现在许多所谓创新项目,基本是小进步,意义不大、价值更小,甚至是烧钱、亏钱的小试验品,缺少扎实的理论及实践基本功。不用多久,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所以说,小创新是浪费资源的试验品。
因此我建议大学生要先学习,先积累,构建好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对自我有了足够的认知,拥有了相应人脉,储备了基本的资金之后再考虑创业的事情;还有一种情况是如果有优秀的创业导师的指导,边学习边创业也是可行的。前一种情况应该是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情况。其实两种情况没有孰优孰劣,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只要能悟,渐悟和顿悟都可以。
总之,不管做什么事情,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做人。很喜欢这句话,不知是谁的原创,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祝福每一棵树都能得到阳光和雨露,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自由成长。祝愿每一位创业者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