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装智能门铃后第一天早上发生了件诡异的事情。
太太看完智能门铃的录像,脸色苍白地冲我尖叫,昨晚有个陌生人进来了,好恐怖。她指着一个披头散发的“陌生人”对我说,就是ta,昨天晚上偷偷进了我们家。
我很诧异,难道家里进小偷了?一看她指的人,我哑然失笑,用手指头弹了下太太的额头,那不就是你自己吗?太太看了,果然是她自己,不好意思地抿嘴笑了。
因为灯光,分辨率,也因为对自己的陌生,她没有认识出自己。
正如德尔菲神庙的一句箴言所说,认识你自己。
欲望让我们更执着于外在,却对自己更陌生。
怎么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呢?
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觉知,他人反馈来更好地认识自己。
02
自我觉知是把自己抽离出来,从旁观者的视角来听自己的声音,观察自己的行为,感觉自己所处的状态。
以声音为例,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当你听你自己的录音,会觉得很不自在,感觉那不是自己的声音。
这种感觉我很强烈,当我刚开始听自己演讲录音时,觉得浑身起鸡皮疙瘩,有结巴、破音或重复,很想停下,重新说一次。
静下心来,我就能够感受到自己声音背后的需求,当我结巴时,我急于表达自己;当我破音时,我过于紧张,需要放松;当我重复时,显得不自信,渴望被接纳。
有人说,改变有四个阶段:
无意识无行为、有意识无行为、有意识有行为、无意识有行为。
有觉知,有意识才有改变。
自我觉知的方法除了听自己的声音外,还可以静坐冥想,关注自己的呼吸,体会自己当下的状态和感受。
03
除了自我觉察,我们还可结合他人反馈,更好认识自己。
唐太宗曾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有个易忽视但很有效的反馈是来源于孩子,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反馈真实直接,不带任何修饰。
人从小到大,内心越来越坚硬,头脑越来越理性,习惯说正确的话而不自知,习惯用力过猛而不察觉。
前几天,我在给2岁半小宝念数学启蒙绘本。我把他抱在腿上,很认真地给他年五味太郎《数字在哪里》,这可是幼儿数学启蒙的经典绘本,将数字、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从家里到菜市场和百货公司,再坐车上高速公路,数字无所不在。
于是我卖力地、投入地给他讲绘本。开始他还坐在我腿上听,几分钟后坐不住了,用手合上绘本,小屁股要从我腿上挪开。
我眼看到但心却没打开,还想给他念完最后几页,这时一旁的大宝很冷静地提醒我,爸爸,他不想看这本书了。
果然,我换成《小猪变形记》讲小猪模仿大象、长颈鹿、斑马的故事后,小宝也愿意听了。
后来我回想整个过程,其实小宝已经在给我传递信号了,但我被头脑所主宰,目的所驱动,心封闭了,完全没有意识到孩子的需求,而大宝却敏锐地意识到。
04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史蒂芬柯维给出了认识和提升自己的四个方面:
前不久父母教练维的分享让我很有感触。
维在教育自己15岁得儿子时遇到很多挫折。她和儿子经常吵架,她的头脑中一直萦绕一句话让她绝望。我儿子可能永远都不会感恩,不会感恩我做到的一切。
后来她通过不断反思,问询自己的内心,重新认识到这段经历的意义。
既然自己的使命是通过教练让更多父母有育儿智慧,那么我经历过青少年的叛逆,经历过一次次的绝望,才能更好地上课去帮助我的学员。
维要成为一个好妈妈,支持到儿子青春期成长,在儿子叛逆时能够守护他。儿子叛逆时在探寻人生的目标,找寻人生的宽度,找寻独特的生命的意义,我是否能够在他身边支持他,守护他,让他感受到无条件的爱?
当维关注意义的时候,她就突然明白了:我要做这样一个妈妈,我需要让自己有这样一段挣扎的时间,这段挣扎是有意义的,因为我可以支持那么多父母,留意到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意义。
现在她和儿子的关系非常融洽,儿子会主动从后面抱着妈妈,温柔地微笑,和妈妈合影,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认识别人总比认识自己来得容易,忙忙碌碌总比探寻意义来的轻松。
人生就是不断探寻,认识自己的旅途。
也许我们穷其一生也未能真正认识自己,但正如海明威所说:
带着目标去生活是好的,但是真正有意义的是旅途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