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倩。我最近这几年都会写年计划,达成率在70%~80%,已经算是挺高的了。但隐约觉得还不够好,恰巧行动派推出了“梦想清单课”,12月份在厦门,便不假思索地就报了名。 我一开始单纯是想来学习怎么制作梦想清单的,没想到这次有了很大的收获,这种收获是向自己内心的、很完整和充实的。
我很想把这种收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于是我也在隔天找了小伙伴相聚,办了个小型的分享会。并在这里写下我的收获的一小部分。(否则字数就太多了,哈。)
婉萍分享了她自己和梦想清单相遇的那一刻。她在姐妹同修会的聚会中看到了琦琦的梦想清单,并且得知琦琦在过去一年中完成了梦想清单上所有的项目。
她惊呆了,因为她只记得过去一年的自己一直在工作,想不到其它的了。这种充实和虚无的落差给了她很大的冲击。也让她意识到,有梦想清单的人生和没有梦想清单的人生是完全不一样的。
每个人的梦想清单都不一样。
为什么大部分人的梦想清单(或年计划)都会失败?因为大部分人的梦想清单根本就不是自己想要的。
只是因为看到别人一年读了50本书,所以自己也要去读50本;看到别人跑马拉松,自己也要每天去跑2公里……大多都是跟风,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
其实很多人活到了30、40岁都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天赋,甚至认为自己不配拥有天赋和梦想。
而梦想清单就像是生命的地图,你可以非常清楚你要去哪里、可以做到什么、拥有无限可能。
我是个喜欢做梦的人,我从小就希望当一个钢琴家、当一个歌手、当一个作家、当一个室内设计师等等,但我的爸妈总是泼我冷水,换着花样告诉我:“梦想都会失败的,失败的人都会变成乞丐,你不会成功的,不要去尝试!”“梦想是有钱人在做的,你不是、你也不配!”
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父母是我的全世界、我的认知水平线,既然他们这么说,那就是对的,所以我学着说服自己去放弃、放弃、再放弃……我没有发现,原来我的“配得感”从小几乎全无,潜意识的强大阻力也由此养成。
没有复盘过自己人生的人都不足以谈人生。
“梦想清单”课的一个环节是回顾自己的人生,回顾那些曾经让你开心、让你有成就感的事;同时也回顾那些让你伤心、让你挫折甚至你不敢面对的事。
回顾,能帮助你更深入的认识自己、知道自己要什么,什么坑不要再掉下去,什么美好的品质要继续坚持。
回顾我过去的人生,我发现,我是个习惯拉“心灵手刹”的人——习惯自我否定。
我总是习惯自己吓自己,一旦有什么兴趣想要做得再深入的时候,就会有一个声音告诉我“你不配、你做不到”,然后另一个声音就劝自己:“爸妈肯定会反对的,放弃吧”。
仔细想一想,我的那些卑微到不行的小确幸、小收获都是偷偷进行的,得到的赞赏、奖状也都是外界给我的。感谢那些微小的收获,让我还有那么一点做梦的动力。
记得在一本书上读过一个概念,大致是这个意思:别人说什么都跟你没有关系,因为最后做选择的人是你。
如果说18岁之前我是由父母负责,那么18岁之后,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是我的责任。
我要告诉那些跟我一样害怕爸妈反对的小伙伴们一句话,这是上课时佳昕告诉我们的:
如果你的父母反对你做的事,证明你的改变还不够。
我有一个小经历可以验证这一点:
我爸妈非常不喜欢我碰乐器,他们认为学乐器会影响读书、而且一点用处都没有,纯属浪费时间、浪费金钱,不值得投资。但我还是学了吉他。
有一次,常年在国外工作的舅舅回国了,他知道我会弹吉他,就让我表演弹唱一首英文歌。我表演完之后,舅舅表示我弹得很不错。没想到我爸妈非常开心,他们觉得他们间接被表扬了,同时发现原来女儿会弹吉他不是一件丢脸的事啊。
相信的力量很重要。
在舅舅出国前还鼓励我继续学习吉他,虽然爸妈不再那么反对我弹吉他,但是他们仍然没有为这件事肯定过我一次,哪怕一句:“不错” 都、没、有。
这样的事情反反复复发生了很多次,我也想开了:无论我的梦想是什么,并不需要任何人的肯定或否定,我只要肯定我自己就可以。
因为当你要改变的时候各种复杂的声音会影响你前进,当你不够专注、不够相信自己,你就会不断地去外界寻找别人的看法、然后转化成借口骗自己放弃。
如果这时候没有一个人对你有正向的反馈,那只有我们自己可以给自己加油打气,告诉自己不要放弃。失败只是还没成功,纠结或放弃都只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而已。
我也更确定我需要坚定地清除原生家庭给我的木马程序,今后的梦想践行不会再给自己找借口。
相信自己、肯定自己,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请把这个信念的种子,种在自己的心里。擦亮自己天空里的那颗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