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仍然是《开始写吧!——非虚构文学创作》的一个写作练习:要求在沉思冥想的时候,去思考一些内心深处的问题,最终给出一个你所希望的全面、坦率、详尽的答案,写出属于你自己的美文。
我时常问自己:为什么要坚持读书和写作?
这个问题似乎有点盲目,不容易回答得清楚。
首先,读书要花钱,写作又不能挣到钱,读和写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其次,从效果方面讲,我不属于读书或写作做得比较好的那一类人,我只是能长期坚持读书并且断断续续写点东西罢了。
以前我读和写的状态,是没有将两者联系在一起。读就是读,写就是写,这两方面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是分开的。直到现在,我才有意识地将读和写结合起来。
这其中有两个契机:一个是去年参加梨花书苑读书营的学习,学会了荐书稿和书评的写法。从那以后,几乎每读完一本书至少写一篇书评。另一个是前段时间读《读写一致:阅读与写作的步骤和技巧》受到的启发。这本书是美国知名传播学者凯瑟琳.T.麦克沃特写的,其倡导的一个理念就是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将写作作为阅读的延伸和升华,通过读和写使知识得到最大限度的吸收和转化。读过这本书以后,我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的意识就更强了。
我自幼就喜欢阅读,似乎天性如此,因此这个问题没有办法回答“为什么?”小时候对阅读的痴迷程度,甚至达到在厕所的地面上见到一块报纸,都要捡起来读一下的地步。再后来一路读书,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到参加工作,对阅读的兴致一点都没有减弱。我读书涉猎范围比较广,经济、艺术、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学等方面都读过很多书。
读书就得经常买书。学生时代,特别在上大学时,每次家里寄来生活费,买够饭票后总是优先买书,其次才是买其他东西。工作后只要一出差,总是挤出时间到当地的书店转一转,遇到喜欢的图书就买下来,旅行时也常常购买介绍当地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的书籍。现在更多的是网购图书,有自己需要的书籍,或者读的书中提及的书,就随手下单买上一本。如今家里的客厅变成了书房,好几个大书柜放满了书。
只有置身于书的海洋,特别在埋头读书的时候,才能得到内心的平安与宁静。
至于写作,记得中学时我作文就写得比较好,这也可能与我喜欢阅读有关。高中时老师布置假期作业,要求写满若干页稿纸就可以,不限定具体写哪些内容。我不知道别的同学写的是什么,每个假期我都抄写自己喜欢的文章,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助力了我写作水平的提高,也让我在不自觉中将读和写结合了起来。
大学因为学的是理科,四年时间除了写信,几乎没有写过其他东西。
大学毕业后,进入行政单位工作,写作成了家常便饭,写的大多是应用文。应用文写作虽然有固定的套路,也要讲求方法和技巧,写好也很不容易。例如写领导的讲话稿,写谁的就要把自己变成谁,整篇稿子的语气、措辞、观点都要符合讲话者的身份和个性,句子长短以方便阅读为宜,不能太长,审稿和改稿时都要朗读,等等。
后来在网上开了博客,才又时断时续写一些散文随笔类的文章。那时候三十出头,精力旺盛,写作热情也非常高。有时候出差住进宾馆,只要有时间,就打开电脑写上一篇。每次几乎都是一气呵成,稍加修改校对就随手发到自己的博客上。
我发现只要坚持写作,就会有写不完的话题。而一旦中断一段时期,再写起来就不太顺畅了。因此,坚持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可能的话,尽量每天都写点东西,最好每天能写成一篇文章。
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通过不断的读和写,才能将自己的心安定下来,才能真正体会到获取知识的满足和愉悦。而且,读书不在于数量和速度,而在于将所读内容融会贯通并有效转化。这样看来,我今后还要继续坚持读、坚持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