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记者 陶安黎
原以为他们会留下来和我们一同吃晚饭,没想到活动一结束,他们就踏上了回程的路。从夏河县桑科寄宿小学走过来需要一个小时,走回去当然还需要一个小时,也许更长,因为天已经黑了。算算他们走到学校应该是晚上九点左右,仍饿着肚子。想到这些,我心里有些堵得慌,桌上那些带有藏族特色的菜肴也令我食不甘味。
这里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拉卜楞云汇避暑山庄。天花板、墙面、梁柱以及特有的花纹图案显现的异域风情,让我感到眼前的一切似乎不那么真实。
刚刚还是载歌载舞欢歌笑语的活动现场因了这群藏族孩子的离去变得有些冷清。作为一名参加藏汉儿童交流活动的随行记者,我还是第一次面对这么多藏族孩子。来的路上,在大巴车上就看见他们身着节日才穿的盛装,排着队,由老师领着走在草原上。我们到达目的地半个多小时后,他们也风尘仆仆地赶来。我觉得这些身穿藏袍的男孩女孩比我们汉族孩子高大健壮,一张张“高原红”面孔显得有些拘谨,端坐着不苟言笑,与汉族孩子的白皙和活泼形成了对比。老师们往来穿梭着活跃气氛,我也走到几个藏族孩子身边试着同他们交谈。因平时一直说方言,乍一说起普通话来,连自己都觉得别扭。藏族老师很热情,一位叫扎西的老师还给我留下了地址和姓名,一手漂亮的汉字行书让我这汉人都感到汗颜。
节目就要开始了,大家各自落座。这时,我看到邻桌的一个小姑娘正朝我们这边看。
那一刻的对视实在太偶然。
那双大眼睛澄澈而宁静,嘴角一丝微微的笑意惹人爱怜,深蓝色的藏袍使她透着一种这个年龄的孩子不常有的端庄。
她的普通话比其他藏族孩子说得好,交流起来毫无障碍。她叫桑吉草。我问是哪几个字,她在我的采访本上一笔一划认认真真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当她抬起头来,看到我要给她拍照,有意直了下身子,略带羞涩地笑对着镜头。
桑吉草也是桑科寄宿小学的学生,上三年级。我问她汉语怎么说得这么好?她告诉我,现在的藏区学校非常重视普通话的培养和教学,老师常说,汉语是国语,汉语学不好就会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汉语必须要学,还要学好。她自己也很喜欢汉语的发音,还读过不少汉语课外书。我又问她知不知道一个跟她重名的藏族女歌手,桑吉草自豪地说,她就是我们甘南的,那首《天上的西藏》她最喜欢。说起唱歌,她的话多起来,谈到降央卓玛,谈到央金兰泽、谈到旺姆……
在海拔三千米的高度上,在湛蓝天空下的桑科草原上,与一位藏族小女孩谈读书,谈共同喜爱的歌曲,我再次恍若做梦一般。
就在这时,一些汉族孩子的家长也看到了桑吉草,纷纷凑上来同她合影。一时,桑吉草成了一个小偶像,道具般地被这个搂着那个挽着,我发现她的笑容渐渐僵滞和疲惫,但仍礼貌地配合着不断扎堆涌来的家长们。我有些自责让她成为被关注的焦点,好在演出开始了,桑吉草终于解脱出来。那些家长们此时已顾不上看节目了,各自对着手机忙碌着。我可以肯定现在他们的朋友圈里桑吉草的照片正在“刷屏”,并招来批量的“赞”,而桑吉草本人却看不到,她对我说过,她没有手机,父母也没有。
桑吉草她们表演的舞蹈叫《感恩》。十二个女孩子站成三排,桑吉草是第二排第二个。临上场时,她的目光从人群中巡到我,冲我甜甜一笑。
音乐舒缓而有节奏,女孩子们的舞蹈动作小而含蓄,手势随步伐自然摆动,整齐华丽,是典型的藏族舞。我对舞蹈和音乐是门外汉,但也能感受到蕴含其中的对自然的敬畏、赞美、感念和对美好生活的歌颂与向往。桑吉草跳得十分认真投入,转身的时候眼睛不时朝我这边扫过来,我不停地拍摄着,唯恐漏下任何一个优美的舞姿。
演出结束后出现了一阵大热闹,藏汉儿童共舞,带队老师和一些好表现的家长也参与进来,然后又是无休止地合影……等我回过神来,藏族孩子们已经像退潮一样离开了,我们的餐桌上也摆上了饭菜,我甚至没有看到桑吉草的一个背影。
这些日子,我的脑海里常常回荡着一曲旋律:“雅鲁藏布江映照生命的太阳,我在你圣洁的光芒里向上,天上的西藏,神奇的地方,通向圣洁的天堂。”
我知道,桑吉草看不到我给她拍的照片,也读不到我的这篇文章。两千公里的距离,足以阻断太多的念想和机缘。然而,此次甘南之行,是我人生的一次难忘之旅,那里有白云蓝天,碧绿草原,庄严的庙宇,醉人的油菜花,还有你——美丽的藏族小姑娘桑吉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