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先生的《卒伍》中写道:
我就此离开了家中,从此是世界上的人,不再是家中的人了。
我记起我是即刻要离开这个地方的人,心上便忽然加上一件莫名其妙的东西。这东西坠在心上发沉,在床却啜泣了,从此以后要自己擦这眼泪了,从此以后要自己自己穿衣服了,还有从此要······
1、长大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情?
在《卒伍》这则短篇小说中,从军的沈从文先生十三岁半。在离开家的早晨,被姐姐喊醒,沈从文先生才意识到自己要长大了。“从此以后要自己擦这眼泪了,从此以后要自己穿衣服了,还有从此要······”
小的时候,经常会说:等我长大了·····
但是长大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情,是在哪个瞬间长大的。记不清了。
长大的瞬间是什么感觉,忘却了。
只隐约记得,那时企盼长大,是觉得长大了就可以去做一切自己的想做的事情了。电视想看多久,就看多久;上学读书,完全不在长大后想做的范围内;吃喝玩乐,是一定要去做的;父母喜欢的、必然不会去做。父母不喜欢的、肯定要去试一试。
长大了,这些小时候想的事情还想做吗?
长大了,你拥有了你想要的吗?
2、长大是为了什么?
估计上面的答案绝大部分是否定的。
电视,挂在客厅那么久,遥控器还是到不了手里。或者,电视都已经被尘埃覆盖住了,也没有时间开启。
上学读书,现在想去做也没有机会了。一没时间,二没机会,三没毅力,四没实力。
吃喝玩乐,能陪着一起畅快喝、畅快吃、尽情玩、轻松乐的人还在吗?还有吗?
也的确没有按照父母活成他们想要的样子,但也没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那,长大了为了什么?
长大,是自己做决定,自己想办法,自己承担后果。
长大,是为了有能力用自己的力量去得到想要的东西,有能力用自己的力量去维护想要保护的东西。
长大,是为了在好运降临到自己身上时,理直气壮的觉得“我配”,而不是“我呸”。
长大,是一场无需解释、无法解释、无需遮掩的蜕变,这蜕变必然经历痛楚,百转千回,萦绕在心头成为少年时的渴求。
长大,是你循着来时的路,一步步、一点点奔向远方,弯弯睫毛掩饰着眼角一切的心酸,微微上扬的嘴角装饰着没人理你、没人懂你的寂寥。
长大,是你可以试着理解不理解的事情,尝试不曾尝试的事情;是在难过和委屈面前,还依旧可以保持乐观的态度、和勇敢善良的心。
长大,是你最终还是活成了当初最讨厌的样子,过上了当初最不屑的生活,但还在为当年的豪情万丈、坚持不懈。
长大,是做一个刚刚过期的小朋友。
长大,没有什么意义。就看你赋予它什么意义。那么,它就是什么意义。
3、长大后,你还是迎风少年吗?
张居正,明代最杰出的政治家,也是明代著名的帅哥。出生于普通家庭,从小熟读四书五经,挑灯苦读,是为了混碗饭吃。进入官场,历经无数腥风血雨、宦海沉浮,依然保存着他的理想: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无论贵贱,都有生存的权利;这个世界上,还有公理和正义。而我就是为这理想保驾护航的使者。
虽然他也占据土地、积聚财富、培养党羽、扶植手下,为了保住官位也用尽手段。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从不曾丢弃当年的激情壮志。
所以,他成为了英雄。一个平凡人千回百转,千锤百炼,矢志不渝,如此而已。他再不是当初的此间少年,却仍迎风而立。
没有人永远是少年。少年感这个东西,它无关年龄、无关样貌,而是无论处在怎样的年纪,落入怎样的皮囊,总能像少年少女那样鲜艳、肆意、倔强而执着。
时光、不会等人,年龄、只增不减。
有些人,长大了就事故了。为了适应社会,慢慢的丢失自己,渐渐失去自己原来的样子。眼里没了光,心中没了梦想,当初的誓言已随风摇曳。
有些人,安于俗世、知世故而不世故,执着地热爱生活,平凡中继续追寻着理想的脚步、不曾懈怠。
曾经、你是双眼澄澈的少年,如今、那个少年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