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II编码
ASCII编码方式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了,所以这里就由ASCII来介绍开始。
在计算机中,所有的数据在存储和运算时都要使用二进制数表示(因为计算机用高电平和低电平分别表示1和0),例如,像a、b、c、d这样的52个字母(包括大写)以及0、1等数字还有一些常用的符号(例如*、#、@等)在计算机中存储时也要使用二进制数来表示,而具体用哪些二进制数字表示哪个符号,当然每个人都可以约定自己的一套(这就叫编码),而大家如果要想互相通信而不造成混乱,那么大家就必须使用相同的编码规则,于是美国有关的标准化组织就出台了ASCII编码,统一规定了上述常用符号用哪些二进制数来表示。
ASCII 码使用指定的7 位或8 位二进制数组合来表示128 或256 种可能的字符。标准ASCII 码也叫基础ASCII码,使用7 位二进制数(剩下的1位二进制为0)来表示所有的大写和小写字母,数字0 到9、标点符号,以及在美式英语中使用的特殊控制字符。其中:
0~31及127(共33个)是控制字符或通信专用字符(其余为可显示字符),如控制符:LF(换行)、CR(回车)、FF(换页)、DEL(删除)、BS(退格)、BEL(响铃)等;通信专用字符:SOH(文头)、EOT(文尾)、ACK(确认)等;ASCII值为8、9、10 和13 分别转换为退格、制表、换行和回车字符。它们并没有特定的图形显示,但会依不同的应用程序,而对文本显示有不同的影响。
32~126(共95个)是字符(32是空格),其中48~57为0到9十个阿拉伯数字。
65~90为26个大写英文字母,97~122号为26个小写英文字母,其余为一些标点符号、运算符号等。
同时还要注意,在标准ASCII中,其最高位(b7)用作奇偶校验位。所谓奇偶校验,是指在代码传送过程中用来检验是否出现错误的一种方法,一般分奇校验和偶校验两种。奇校验规定:正确的代码一个字节中1的个数必须是奇数,若非奇数,则在最高位b7添1;偶校验规定:正确的代码一个字节中1的个数必须是偶数,若非偶数,则在最高位b7添1。
后128个称为扩展ASCII码。许多基于x86的系统都支持使用扩展(或“高”)ASCII。扩展ASCII 码允许将每个字符的第8 位用于确定附加的128 个特殊符号字符、外来语字母和图形符号。
下面这个就是ASCII对照表:
ASCII编码的不足
在英语中,用128个符号编码便可以表示所有,但是用来表示其他语言,128个符号是不够的。比如,在法语中,字母上方有注音符号,它就无法用 ASCII 码表示。于是,一些欧洲国家就决定,利用字节中闲置的最高位编入新的符号。比如,法语中的é的编码为130(二进制10000010)。这样一来,这些欧洲国家使用的编码体系,可以表示最多256个符号。
但是,这里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字母,因此,哪怕它们都使用256个符号的编码方式,代表的字母却不一样。比如,130在法语编码中代表了é,在希伯来语编码中却代表了字母Gimel (ג),在俄语编码中又会代表另一个符号。但是不管怎样,所有这些编码方式中,0--127表示的符号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只是128--255的这一段 。
至于亚洲国家的文字,使用的符号就更多了,汉字就多达10万左右。一个字节只能表示256种符号,肯定是不够的,就必须使用多个字节表达一个符号。比如,简体中文常见的编码方式是 GB2312,使用两个字节表示一个汉字,所以理论上最多可以表示 256 x 256 = 65536 个符号。
Unicode
Unicode 为世界上所有字符都分配了一个唯一的数字编号,这个编号范围从 0x000000 到 0x10FFFF (十六进制),有 110 多万,每个字符都有一个唯一的 Unicode 编号,这个编号一般写成 16 进制,在前面加上 U+。例如:“马”的 Unicode 是U+9A6C。
Unicode 就相当于一张表,建立了字符与编号之间的联系。
它是一种规定,Unicode 本身只规定了每个字符的数字编号是多少,并没有规定这个编号如何存储。
比如1,你不知道他是0x1还是0x01还是0x001或者0x0001。
有的人会说了,那我可以直接把 Unicode 编号直接转换成二进制进行存储,是的,你可以,但是这个就需要人为的规定了,而 Unicode 并没有说这样弄,因为除了你这种直接转换成二进制的方案外,还有其他方案,接下来我们会逐一看到。
编号怎么对应到二进制表示呢?有多种方案:主要有 UTF-8,UTF-16,UTF-32。
UTF-32
这个就是字符所对应编号的整数二进制形式,四个字节。这个就是直接转换。 比如马的 Unicode 为:U+9A6C,那么直接转化为二进制,它的表示就为:1001 1010 0110 1100。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转换成二进制后计算机存储的问题,我们知道,计算机在存储器中排列字节有两种方式:大端法和小端法,大端法就是将高位字节放到底地址处,比如 0x1234, 计算机用两个字节存储,一个是高位字节 0x12,一个是低位字节 0x34,它的存储方式为下:
UTF-32 用四个字节表示,处理单元为四个字节(一次拿到四个字节进行处理),如果不分大小端的话,那么就会出现解读错误,比如我们一次要处理四个字节 12 34 56 78,这四个字节是表示 0x12 34 56 78 还是表示 0x78 56 34 12?不同的解释最终表示的值不一样。
我们可以根据他们高低字节的存储位置来判断他们所代表的含义,所以在编码方式中有 UTF-32BE 和 UTF-32LE,分别对应大端和小端,来正确地解释多个字节(这里是四个字节)的含义。
UTF-16
UTF-16 使用变长字节表示。
① 对于编号在 U+0000 到 U+FFFF 的字符(常用字符集),直接用两个字节表示。
② 编号在 U+10000 到 U+10FFFF 之间的字符,需要用四个字节表示。
同样,UTF-16 也有字节的顺序问题(大小端),所以就有 UTF-16BE 表示大端,UTF-16LE 表示小端。
UTF-8
UTF-8 就是使用变长字节表示,顾名思义,就是使用的字节数可变,这个变化是根据 Unicode 编号的大小有关,编号小的使用的字节就少,编号大的使用的字节就多。使用的字节个数从 1 到 4 个不等。
UTF-8 的编码规则是:
**① **对于单字节的符号,字节的第一位设为 0,后面的7位为这个符号的 Unicode 码,因此对于英文字母,UTF-8 编码和 ASCII 码是相同的。
**② **对于n字节的符号(n>1),第一个字节的前 n 位都设为 1,第 n+1 位设为 0,后面字节的前两位一律设为 10,剩下的没有提及的二进制位,全部为这个符号的 Unicode 码 。
举个例子:比如说一个字符的 Unicode 编码是 130,显然按照 UTF-8 的规则一个字节是表示不了它(因为如果是一个字节的话前面的一位必须是 0),所以需要两个字节(n = 2)。
根据规则,第一个字节的前 2 位都设为 1,第 3(2+1) 位设为 0,则第一个字节为:110X XXXX,后面字节的前两位一律设为 10,后面只剩下一个字节,所以后面的字节为:10XX XXXX。
所以它的格式为 110XXXXX 10XXXXXX 。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具体的 Unicode 编号范围与对应的 UTF-8 二进制格式
那么对于一个具体的 Unicode 编号,具体怎么进行 UTF-8 的编码呢?
首先找到该 Unicode 编号所在的编号范围,进而可以找到与之对应的二进制格式,然后将该 Unicode 编号转化为二进制数(去掉高位的 0),最后将该二进制数从右向左依次填入二进制格式的 X 中,如果还有 X 未填,则设为 0 。
比如:“马”的 Unicode 编号是:0x9A6C,整数编号是 39532,对应第三个范围(2048 - 65535),其格式为:1110XXXX 10XXXXXX 10XXXXXX,39532 对应的二进制是 1001 1010 0110 1100,将二进制填入进入就为:
11101001 10101001 10101100 。
由于 UTF-8 的处理单元为一个字节(也就是一次处理一个字节),所以处理器在处理的时候就不需要考虑这一个字节的存储是在高位还是在低位,直接拿到这个字节进行处理就行了,因为大小端是针对大于一个字节的数的存储问题而言的。
综上所述,UTF-8、UTF-16、UTF-32 都是 Unicode 的一种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