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人生有味,未必只在多肉上。
这是生病后最深的体验,竟因此,成为了素食主义者。
起初,是医生叮嘱我少吃荤腥油腻,说是于病体不利。后来病渐渐好了,荤腥入口,却总觉得腥膻难当,胃里翻江倒海,索性断了荤腥,专一素食。
记得第一次在餐桌上拒绝吃肉,一家人面面相觑。
母亲忧心忡忡,很是担忧:“不吃肉,身子如何撑得住?”
五岁的外甥把肉夹在我的碗里:“姨,吃点肉,身体好!”
我无言以对,只好低头扒饭,饭粒白生生的,嚼在口中竟有些甜味,这是从前未曾留意的。
2
外出学习,想在小县城里寻一碗纯素的面,往往要费尽口舌。
小饭店老板总疑心我是嫌贵,再三保证"加肉不加价"。
最尴尬的一次,说好的一碗素面端上来,上面赫然浮着几片火腿。我唤来伙计,他理直气壮道:"火腿不算肉,是配料!"
我只得作罢,将火腿拨到一边,默默吃面。
吃完这碗面,还在小饭店门口,看到店里的服务员收拾桌子,一边把我拨出来的肉片擦去,一边嘟囔着说:“如今这社会,还有人吃素?”
我笑笑,没有做声,抬腿离开。
3
生病之前,一直在单位里吃饭,生病之后,自己做饭。
买菜的时候,总爱去寻找菜市场的最里面的那几个老农,因为他们的菜,是自家种的,还沾着泥土,形状歪歪扭扭,却生机勃勃。
卖青菜的阿婆,卖豆腐的老王,都认得我了,每次看到我,都会开口问要多少。
每一次买青菜,从来不在阿婆的菜堆里挑选,直接称了,马上就走。有的时候遇到所剩不多,就会全部抱走,阿婆可以提前离开菜市场,回家去。
老王的豆腐雪白,有股豆腥气,却感觉是活的,有豆子在里面。人少的时候,老王会给我介绍豆腐怎么做才好吃,总让我想起已经离开的老父亲。
4
吃了素食一段时间后,对于四季更替也敏感起来,对于季节性蔬菜,更是多了一些了解。
春天掐得出水的嫩笋菠菜,夏天冰凉的黄瓜番茄,秋天甜糯的南瓜丝瓜,冬天霜打前后的白菜萝卜,各应其时。
在夏天的时候,曾经热衷于番茄黄瓜,凉吃着不解瘾,还有冰冻一下子才觉得口感更好。
如今才知道,夏天看似天气热,吃冷冻的食物菜品,对什么损伤有多大!
从前只知道吃肉,哪管什么时令,什么时候想吃什么,就去买什么,从来不管不顾对身体是否有好处。
如今,病了一场之后才懂得,顺应自然,什么季节吃什么菜,才是正儿八经的养生之道。
5
吃素食三个月后,同事见我面色红润,走路有力,疑心我偷吃了什么补药。
有一天,同事拦住我问道:"你天天吃得不少,怎么不见胖呢?"
我笑笑,回答说是心境平和的原因。同事听了摇摇头,显然不信。
后来同事家的小孙子厌食,她便来向我讨教素食的方子。我给了她几道简单的菜谱,她喜滋滋地拿回去了。半个月后,兴奋地说,孙子肯吃饭了。
原来,素食的味道,原不在于多么精美,而在烹炒之中,有了菜品的真味。
6
一段日子过去,不仅是我,连同事们也渐渐地觉出素食的好处来。
每日吃素食,肠胃轻了,头脑也清明些,身体也有精神气了!
从前每日吃肉,饭后常昏昏欲睡;如今每日吃素,饭后精神反倒更旺。
出去买菜,路过肉铺,见那血淋淋的肉块挂在铁钩上,竟生出几分畏惧。
想那那肉块的前身,也曾是一条性命,刀下哀鸣声还没有断绝,便已被横竖几刀大卸八块,送入人口,真是可叹。
7
病中遵医嘱去忌口,原是不得已的事情;病后每日素食,却是自己的选择了。
人生在世,能自主的事本就不多,吃什么、不吃什么,倒还可以自己做主的。
素食于我,如今已是一种习惯,早餐里有青菜,晚餐里有青菜,就是中午,也离不开一盘青菜。
与其说,是为了一日三餐,倒不如说,是为了健康的身体,简单的思想,纯净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