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文化里,数字“三”是一个很有界限的数字,比如“事不过三”,“无三不成几”,“三”代表着应该即将或已经发生了变化。在参与点评的第三天,我觉得今天应该要有些变化了,也必须要改变了。
打卡的前两天,更多是在观察、摸索如何点评,寻寻觅觅,恍恍惚惚、茫茫然然,有点不知所措,有点不知该如何用力,而且分到给我的面条实力都很佳,特别是第一天拿标杆的逗姨(目测今天她也非常有机会冲刺标杆,心里为她骄傲),要是说没有压力的话自己都不敢相信。
第一天点评完,我更多是用学员的作业区对比老师的作业,找得相当吃力。为了鼓励自己,我跟自己说,允许自己有一个适应、摸索的过程,但是内心希望这个过程尽快过渡,因为我要有更好更精准的点评,才能帮助面条成长,才能帮助自己成长。今天一早看到李子老师分享的简书,里面详细记载了她是如何分析孙悟空的人物特点、心理特点,然后再匹配技术、情感。深受启发,我意识到,不能一味地追求“术”,而是要回归“道”。
我理解的“道”,就是回归到老师设置作业的意图本身,希望我们掌握的知识点,作品里人物的特点、原本要体现的情感。于是,我反反复复听了老师的示范,孙悟空的原声配音,理解了其实在整个过程中,孙悟空的状态和情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开始他是放松的,抱着“猴哥就陪你玩玩”的态度,轻松地“调戏”银角大王,因此,他的话语尾音会稍长、笑声也是放松的。但到最后,他的态度已经转化为“猴哥要收了你”,因此眼神、语气都变得坚定,声音力量、立体感更强。
把作品研究了后,我大概理清了点评的关键点,于是在今天给面条点评的时候效率比以前更高了,以前四个面条的作业点评一般要花2个小时,今天花了1个小时35分,最重要的是思路清晰了,有一种拨开混沌见云雾的逐渐清晰感。
今天的变化也让我更加坚信,任何的学习都不要试图找捷径,声音的学习更是如此。只有沉下心来去研究,研究作品,研究人物特点,研究老师教学的意图,研究基本的发音规律,这些道的层面,才能帮助我们走得更快更远。如果停留在模仿、复制、强调技巧,我们容易陷在混沌中,无法找到更快的路,也无法走得更远。
今天从混沌到云雾,虽然尚未完全清晰,但已经看到了希望。知道自己离目标还很远,但路再远,只要方向对,就不怕辛苦一路奔跑。
写完最后一句,已经快凌晨了,轻轻地跟自己说声:每天进步一点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