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得到《每天听本书》上,听到了一本习惯养成的神书:《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作者是一位日本人,他还在日本开了一家习惯养成顾问公司,已经为很多公司高管提供过习惯养成的培训服务。
作者对习惯养成的见解,不仅仅只局限于养成某个具体的习惯,而是把“坚持”这件事培养成习惯。如果任何事情都能坚持下来,那么任何习惯都可以被养成。
这就是养成“培养习惯”的习惯。
作者对于习惯的定义是:所有把重复的行动变成自动化的过程。就像每天刷牙洗脸一样自然,不需要意志力就能自动实施。
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一个最大的障碍,作者把它称作“习惯引力”。就是自己过去的“陋习”,比如你计划培养每晚看书的习惯,但过去的习惯是每晚看手机,这过去的习惯就会阻碍自己培养新的读书的习惯。
这种过去每晚看手机的习惯,就叫做习惯引力。
习惯引力的作用异常强大,绝大多数人都会败倒在它面前,这个数量作者曾在自己培训过的人员中做过统计,统计结果超过80%,非常惊人。
为什么培养一个习惯会如此困难呢?
因为我们并没有深入了解,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
作者给出了答案:习惯的类型不同,所处的阶段不同,所采取的方式方法也不同。
是的,习惯分为不同的种类,以及不同的阶段。所以,过去那种只靠意志力和单纯的坚持往往会导致半途而废。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习惯的种类,以及自己目前所处的阶段。
习惯分为三种:行为习惯,身体习惯,思考习惯。
行为习惯,就是动动手可以做的,比如记日记,整理家务等,一个月左右就能养成。
身体习惯,就是要让整个身体发生变化,比如减肥,早睡早起,这种习惯对生活影响比较大,它可能就需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
而思考习惯,向创意思维批判性,思考能力,养成的时间就更长,可能得半年甚至一年、两年才能培养起来。
这三种习惯的养成难度依次增加,过去我们对于21天养成一个习惯的认知,实际上仅仅限于行为习惯,对于其他两类习惯,坚持21天是不够的,所以很容易产生坚持到最后却没有结果的错觉,其实是时间还不够。
习惯的培养,还分为三个阶段:反抗期,不稳定期,克服倦怠期。
反抗期属于初期阶段,时间7天左右,习惯引力会形成很大的阻碍,在这个阶段50%的人就已经放弃了。
解决的方法有两种:婴儿学步法,简单记录法。
婴儿学步法,就是用微习惯的方法,只改变习惯中的一点点行为。比如:每天做1个俯卧撑,每天看一页书等等,这种比较不容易放弃的行为。
这样做会使习惯引力变小,保证坚持的时间长度,10天做10个俯卧撑,比1天做10个俯卧撑,影响更持久,这种时间长度比质量更重要。
简单记录法,就是记录自己每天培养习惯的过程,给自己一个刻意提醒,目的是调动自己理性的力量和习惯引力作斗争。
第二个阶段,不稳定期。一般在8到21天之间。在身体逐渐适应微习惯的时候,就需要增加习惯的训练强度,这种情况下,往往会被各种各样的事情打断,利用碎片时间往往不足以满足这种强度。
这里有三个对策:第一个是模式化,把习惯培养形成固定的模式,比如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做固定的事情,养成一个稳定的节奏感,让身体形成一种肌肉和大脑记忆,提醒自己做这件事。
第二个对策,就是提取设置例外规则,应对不确定情况的发生。比如,加班很晚错过了固定时间,这时可以再用微习惯法,听书十分钟。这样做可以保持习惯的稳定性。
第三个对策,是引入奖惩机制,进一步稳定习惯的养成。
到了第三个阶段,也就是最后一个阶段,倦怠期。一般在第22到30天。这个阶段会对习惯产生厌恶感,会觉得乏味无聊,这里有2个方法。
方法1:解决方案多样化。给自己的习惯增加点花样,比如换一本书来看,换个路线跑步等等,增加新鲜感。
方法2:开始计划下一个习惯,但要告诉自己,只有继续坚持当下的习惯才可以开始下一个习惯。
一方面准备新习惯,一方面提高自己坚持目前习惯的动力,这样培养习惯的成功率就要高的多。
好了,习惯的种类和阶段都已经讲完了。下面就要说说注意事项了。
培养习惯需要注意三点:
1.不要同时培养多个习惯。比如,减肥不要即少吃又多运动,要一件一件来。
2.行动越简单越好。不要又跑步又做俯卧撑,要么只跑步要么只做俯卧撑。
3.不要太在意结果。要相信正确的答案来自正确的过程,你把过程做好了,结果自然会好。
希望能给还在坚持的你,一点点帮助。
——求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