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好好感受烟雨画桥、桂子满城、香甜醉人的杭州秋景,2019年就开始迫不及待地进入倒计时了。我们一年一度的微改变聚会也应景的提前了欢聚一堂的时间。
其实在这次微改变的小聚之前,我一直惦记着想写一篇关于近期状态不佳的文章,围绕自制力,意志力,想象力,自信心不足等方面剖析存在原因,但几次动笔都没写成。想来我这些自认为焦虑的负面性情绪还没有真正影响到我的生活。
前几天在书里看到一句话:"幸福不是追求来的,是随之而来的。"就像每个看到它的人一样,我也在追问幸福到底会追随什么而来呢?
更多的钱财?更高的教育背景?深厚的家境?安逸的环境?他人的认可?仔细想想,拥有以上条件的人也并非都是幸福满满的吧!
有人说,理想的生活不是在惊恐中适应不断改变,而是走在一条环形的道路上,学会如何得到更多的快乐!
虽然走在环形路上可能会让你厌倦,丧失新鲜感、成就感,但如果在这条路上: 有你满意的工作,美好的婚姻,广泛的社交;有你的感激之情,宽容之心和乐观积极的态度;有你应对负面事件、负面情绪的社会支持系统;有你能更多发挥擅长优势的机会,你会不会在这条路上行走时感到幸福呢?
完成环行小路的过程才是关键,而不是目的地。
当我们想自我发展自我改变时,我们会经常在脑子里想像很多要面对的敌人,包括自己。有时我们会感到恐惧,害怕自己迈不过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改变不了现状。
《得到》里陈海贤老师讲过一个令他印象深刻的戒烟人的故事: 一个拥有二十几年烟龄的人戒掉了香烟。他说他自己收获到最大的改变是以前有人递烟给他时,他会说谢谢我在戒烟,而现在他会说谢谢我不抽。
这两个回答的区别就是对自制力的理解。说在戒烟时,接受的暗示是我自己本心想抽,只是用了自制力去压制欲望,当自制力消耗完毕时,我又会开始抽烟;而当他说我不抽时,则表明不抽烟就是他想要做的事情,那是一种自然的常态,不需要自制力。
陈海贤老师告诉我们,自我改变时反复无常是人之常情,依靠自制力去改变什么,总会有消耗怠尽的时候,最有自制力的方法就是不用自制力。学着把你想改变的事当做是自己想要做的或己习惯做的事情,形成一种常态,不需要动用自制力,也不会觉得焦虑和纠结了。
这可能也是我们微改变的初衷和行动基础吧。把改变变小,变日常,变成习惯就不会有负担。当然其中还会有反复的状况出现,就像这次我想在微改变聚会中分享的是关于我2019年微改变行动实验中的失败经验一样。
其实失败并没有我们自己想像的那么可怕,拥有这样的经验之后,就不容易被这些想法和情绪左右,摇摆不定。偶而失去规律,也不会被那些小破例背后的东西所吸引,专注在我们要走的环行路上,把事情做好,让这种自我怀疑继续存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