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思考未来的路,未来该向哪个方向努力,想了不少事情,也回忆了自己为什么走到现在这一步,通过过去的几件事情也在不断认识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自己有什么样的特点。
我从小争强好胜,小学、初中和高中算是比较顺利的那种学生,特别是初中幸运遇到了非常好的几个老师,初中的学习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基础。回想起来,当时的语文和物理老师非常优秀,但是数学和化学老师能能力稍微有一点点差距。在那个封闭的小镇上,没有其他的教育资源,没有其他教育机构可以补课,因此学校的水平和老师的水平基本上就决定了学生的水平。前提是学生要能够为安全吸收老师的知识,完全理解老师教的内容。回忆起来,从初中到高中的学习方法比较简单,知识就那么多,只要自己下功夫,不断重复,将所有知识点记忆到脑海里,基本上就能够获得不错的成绩。再加上当时很少的课外练习册的补充,会做一些难题,获得一个好的成绩不是特别难的事情。班上学习不好的同学主要的原因是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和足够的精力,大家的学习方法都差不多,只不过付出的努力不同,所有获得的成绩不同。高中以前的学习有两个特点,第一是内容有限,只要努力就能够掌握,第二基本上是被动学习,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很少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己能够主观上做的事情就是调配一下学习时间,但总体上是被动学习。
顺利上了大学以后,其实一直没有太适应新的学习模式。大学的生活丰富多彩,可以干的事情有很多,学习只是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学习是需要自己主动去安排。没有老师告诉你该干什么了,该学什么了,自己必须要根据老师的进度和学期的安排主动安排自己的学习。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了,哪门课要学到什么程度,要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学习哪门课都是有讲究的。高中时你只要老师的要求,到什么时间学什么东西就行,大学你要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来完成老师的要求。高中要求每门课都学精,学透,大学要求先大概掌握了学习的内容,然后再深化理解,大学要掌握好学习的进度。上大学有一个最大的印象就是学习的时候总是学不完,总是没有看完书就开始考试了,总是在很狼狈的应付。看着也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学习效率非常差。因为还在使用高中的学习方法,总想把课后的习题全部完成,总想把每个章节的内容完全吃透。但是大学的进度非常快,讲究的学习的速度,根本不可能停下来等你。继续用高中的方法来学习大学的知识就变得常吃力。总体上大学学习的并不容易。
由于从一个小镇到大学,没有学会花钱,不会报补习班,不会借助学下办的英语补习班、数学补习班来提高自己的水平,这和自己的见识有很大的关系。从初中到高中,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着迷之自信,总觉的学习是自己手拿把攥的能力,没必要花钱去获得外在的支持,只要自己努力就能够有好的结果,殊不知有了好的方法,学习能够事半功倍。在考研的时候,自己没有报考研补习班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失误,自己没有好的方法,还在闷头努力,不舍得投入,把钱看得太重,这和自己的见识,和自己对于钱的认识有很大的关系。
工作后,自己还是沿袭着高中的做法,思想上并不成熟。自己从来不考虑自己的事情,一心扑在单位。也是一个非常听话的员工,领导不让考研就不考,领导不让出国就不出,领导不让跳槽就不跳。是一个非常听话的员工。
工作中考过研,想过出国,想过到外面的公司,但仅仅是想想,现在回忆没有真正付出过努力,考研只是买了几本书,没有去了解学校,没有去报补习班,没有每天留出咱们的时间去学习,出国更是买了几本书就应付过去,了解了一下就没有下文。我是那种听话的员工,想法多,但是行动少,错过了为数不多的几次机会,所以一直在体制内的单位混着,单位给什么,我就有什么,单位不给什么的,我也没有办法,过着非常被动的人生。